水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水荒”的警示 " /> 水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水荒”的警示 " />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水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西部“水荒”的警示
2002-11-25 00:00:00 金卫星 殷耀 刘军来源:
今年以来西部地区喜雨连连,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游人来饱览草原美景。这使多年来奋战在生态建设一线的干部群众意识到,水是再造秀美山川的关键,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人为因素加剧了西部“水荒” 目前,西部地区有1000多万人口吃水困难没有解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叶汝求说,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土地面积约为全国的35%,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4.6%。专家指出,除了气候干旱少雨外,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随着西北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大,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严重下降。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下降了10米左右,敦煌地区因超采使地下水位下降了27至32米,漏斗区面积120平方公里。 长安大学博士生导师李佩成告诉记者,以现有年份可供水量预测,未来几年西北五省区的缺水量大约为520亿立方米。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黄河源区379平方公里范围内,湖泊数量由1988年的4561个减少到3919个,水面减少了1550多公顷。 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一管理、用水不当,以及中上游地区筑坝蓄水等,也是西部河水断流、湖泊萎缩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博斯腾湖上游修建灌溉工程,导致入湖水量锐减,水面减少了120平方公里,水位降低了3.54米。 农田漫灌使水资源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每公顷农田灌溉水量为1.35万立方米,个别地区高达2.25--3万立方米,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使土地大面积盐渍化,仅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四省区的盐渍化土地就达1574万公顷。 采访中叶汝求等专家们告诉记者,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西部地区缺水的矛盾。由于大量围垦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湖泊富营养化严重。如博斯腾湖由于上游灌区含盐退水不断入湖,使湖水变咸,仅仅10多年博斯腾湖水矿化度上升了6倍。 有关资料显示,西部地区共有近1290万公顷天然湿地(不含内蒙古),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作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天然湿地严重萎缩。集中于青藏高原的约742万公顷冰川也呈衰退之势,祁连山河流出山径流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8.55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65.84亿立方米。 生态建设要“量水而行” 记者在阿拉善右旗腾格里沙漠边缘采访时,看到一些生长了20多年的矮小杨树,这些矮小的“老头树”似乎告诉人们,干旱地区树木不是越茂密越好。 据了解,一些极度干旱的地区大搞“植被恢复和重建工程”,种树种草中过分强调“茂密”,甚至不惜超采地下水来种草、种树和恢复植被工程,结果栽下的树苗成了一根根干死的“木棍”。 不少专家认为,干旱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要慎之又慎,干旱地区植被不是越密越好,越高大越好,单纯追求乔木比例,追求造林密度不一定能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因为沙地的水分有限。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徐冰说,在干旱地区种草、种树,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在短时期内可能表现出较好的生态建设和治理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因水的极度耗损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的甘肃临泽营造梭梭固沙林,多年观察发现土壤干沙层增厚,贮水量下降。有关专家提出,降雨量低于400毫米的地区不宜种树,低于200毫米的地区不宜种草。 一些重点生态治理旗县的干部也意识到干旱地区种草种树对水平衡的影响。乌审旗旗委书记苏怀玉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恢复植被的顺序是‘造、封、飞’,以造林为主,封育和飞播造林作辅,九十年代中期我们调整为‘飞、封、造’,主要是利用大自然的自然修复功能。” 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随着西部大开发建设项目的增加,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配置和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有关专家指出,为了缓解西部“水荒”,应当唤醒人们的节水意识,包括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都要加强节水,同时还要加强老灌区改造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集雨灌溉。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应当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使西部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符合当地的水资源条件。 然而,要从根本上缓解西部“水荒”问题,还需要找到新的水源。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高级工程师王学印认为,西北地区已找不到可供较广泛利用的地表水资源,应当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青藏高原中许多内流和外流水系极为丰富的优质水资源,分期、分批输引至黄河上游河段,并在青海省构建若干个不同标高的水库,将水源分别引向西部广大的沙漠边缘区、黄土高原区和河套地区;另外还可以利用现有水系或新挖沟渠,将水输至内蒙古中部、山西、河北等干旱区。 除异地调水外,人工增雨也是缓解西部“水荒”的重要途径。国家气象中心原主任、中国工程院李泽椿院士说,人工降雨不仅可增加地区降水量,还可实施各种水利工程分散窖存。从卫星资料发现,西北地区降水及形成降水的云系主要集中在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等处的近风坡,若在这些地区实施作业增雨是有可能成功的。
责任编辑:dg2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