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防治艾滋病逐步进入“免费治疗”阶段" /> 中国政府防治艾滋病逐步进入“免费治疗”阶段" />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中国政府防治艾滋病逐步进入“免费治疗”阶段
2003-12-01 00:00:00 来源:
“三年前我去医院拿药,仅三个月的药费就要一万元,几乎是我大半年的积蓄。当时就想,这药要是能再便宜点就好了。去年终于有了国产艾滋病药,一个月的‘鸡尾酒疗法’只需要五六百元,又想要是能免费治疗该有多好。前不久一位河南病友告诉我,他们已经在当地接受免费治疗了,听说明年还要向全国推广。”一位感染者用“一年一大步”来形容他眼中的政府对艾滋病的防治措施和效果。
最先享受到“免费治疗”好处的是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中的艾滋病人。从2002年开始,卫生部决定在重点地区,以县为单位,开展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医疗护理、咨询关怀等内容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今年3月,第一批51个示范区在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11个省区建立。 那么究竟有多少人已经接受了免费治疗?按中国卫生部门的统计,2003年(1-9月)共生产5000余份免费治疗药物,全部用于河南、安徽等重点地区艾滋病患者的救治。 据高强副部长介绍,今年已经有符合上述条件的艾滋病感染者5000多人接受了免费治疗(主要集中在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内),明年这一计划将对所有符合条件的艾滋病人群实施。而中国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主任张福杰也表示:“截至10月底,全国有9个省开展了这项工作,5289名艾滋病感染者接受免费药物,现在仍在接受药物治疗的有4247人。而到2008年,我们希望能够为至少4万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免费药物。” 从设立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到为区内病人提供无偿援助,再到向全国贫困艾滋病人群提供帮助免费治疗机会,一年之内,中国“防艾”连迈了三个大步。 免费治疗意味着政府必须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关医疗费用(主要是药品)。隶属卫生部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透露,免费治疗的实施直接得益于国家利用“强制手段”推行艾滋病药物国产化的政策。2002年下半年,国家先后批准两家国内的制药厂生产齐多夫定、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等“鸡尾酒”疗法必需药物,使治疗成本大幅下降。“治疗成本一降下来,国家就能给部分患者提供免费治疗的机会了。”该所健康传播与材料制作中心主任王新伦称。 为了让原先完全依赖进口的抗艾药能在国内生产,国家卫生部、原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等部门与手握这些药品专利、销售权的外国公司进行了大量、长时间的艰苦谈判。 今年中国可以自行生产抗艾药后,国家财税部门再次以免税政策为国产抗艾药的生产提供“助力”。今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对国内定点生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厂家实行免增值税”的优惠政策;11月,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再次联合发出通知:“自2003年7月1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止,对国内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国产抗艾滋病病毒药品免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增值税。” 与税务优惠政策相匹配的是,中国还建立起了抗艾滋病药物进口的快速信道。一般进口药要进入中国市场,至少需在中国做一年的临床试验,而快速信道则免除了这些程序,能够使这些药物更快地进入中国市场。 在今年11月6日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的艾滋病专题会议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代表中国政府对防治艾滋病工作做出了五项郑重承诺,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强化防治措施,坚决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 这五项承诺是:第一,中国政府将艾滋病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监督和检查。对因工作不力或隐瞒疫情而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地方,将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第二,中国政府对农民和城市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投资68亿元,加强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投资114亿元,加强传染病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建立艾滋病防治专业技术队伍,提高艾滋病医疗服务水平。 第三,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危险行为的干预措施。大力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动员社会群众广泛参与;严厉打击贩毒吸毒、卖淫嫖娼和非法采供血等违法犯罪活动;倡导社区无毒品和健康性生活,加强广大人民群众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第四,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反对社会歧视。大力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设。政府对贫困的艾滋病病人给予经济救助,对其子女免收上学费用。 第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信息、技术和资金交流,为尽快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实现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而努力。(曾鹏宇)
责任编辑:Ray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