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面向全球揽才 六大类人才尤其紧缺 " /> 上海世博会面向全球揽才 六大类人才尤其紧缺 " />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上海世博会面向全球揽才 六大类人才尤其紧缺
2003-12-04 00:00:00 来源:
现有人才捉襟见肘 六大门类尤其紧缺 强调国际化特征 将动用“猎头公司” 在中国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一周年之际,今天上午,刚成立不久的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简称世博局)和即将成立的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向国内外公开招聘部分中高级人才。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汪均益介绍,世博局目前暂设办公室、联络部、公共关系部、市场开发部、建设协调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法律事务部8个职能部门。此次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发展战略研究、投融资管理、基金管理、法律事务、项目管理、规划设计、土地开发等共计29个中高级岗位人才。 同时,即将成立的上海世博土地储备中心也公开招聘财务总监、规划总监、行政总监等18个中高级岗位共计21人。 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开招聘的中高级人才的要求非常高,基本条件: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下,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发展战略研究、投融资管理等高级岗位,更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注明“有国外工作或学习经历优先”。 汪均益表示,除了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外,还会通过组织推荐、专家推荐等多种方式延揽人才,而对于一些“顶级人才”,“我们会通过国际机构、猎头公司寻找”。 上海市副市长兼世博局局长周禹鹏告诉记者,此次招聘是完全开放式的,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因为世博会需要具有国际眼光和经验的人才”。他说,世博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能否制定有效的人才战略,是2010年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 据悉,日前上海对外服务公司邀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展开调查,并邀请原上海申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上海社科院专家组成联合课题组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世博会人才培训调查》专项报告。 该报告指出:上海世博会所需的人才结构呈现“旋涡型”:第一,会展运作人才是“旋涡型”结构的核心,包括会展、语言、公关、会展营运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这一层次的人才是专业性最强、需求数量最大的部分;第二,“旋涡型”结构的中层即拉动部分是会展辅助人才,包括广告、法律咨询、物流、宣传等人才,需求量中等;第三,“旋涡型”结构的外围即边缘部分是会展支援人才,包括工程技术、贸易、金融投资等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小。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周汉民指出,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管理人才、高级公共关系人才、精通国际商务的专门人才、法律人才、超大型项目组织人才等六大类人才是世博会最紧缺的人才。他强调,目前世博会十分缺乏国际会展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会展作为一门独特的行业,需要许多专业的工作人员,包括会展组织者、会展管理者、会展施工人员和配套服务人员,而现在上海这方面的人才特别是熟悉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很少。”据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上海世博会所需人才缺口很大,现有人才只能满足三分之一的需求。 周汉民说:“世博会所需的各类人才,有一个重要的共性,那就是人才的国际化特征。首先,他应具有国际眼光;其次,应具备对国际信息进行迅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再者,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后,还要有不断超越自我的品格。” 周汉民还指出,在未来7年筹办世博会的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开始阶段更多地需要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人员;接下来则是从事招商、招展工作的高级公关人员,通过他们把2010年世博会的概念推销出去,并且把世界各国的客人吸引到中国来;而对商务人才、法律人才的需求则相对稳定,贯穿于筹办世博会的全过程”。 据悉,世博局属于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但周禹鹏介绍,本届世博会在人事方面借鉴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的模式,在和上海市人事局协商之后,拥有一部分公务员名额,因此应聘人员原属公务员编制的仍然可以保留公务员身份。世博会结束之后,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新的工作岗位,也有可能回到原来的公务员岗位上去。 至于薪酬,由于是事业单位,薪酬相对灵活。汪均益说:“尤其是一些顶级人才,我们会按照国际标准来支付。”(记者/周凯 龚瑜)
责任编辑:bear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