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枣庄8月28日讯(通讯员 赵磊)青山翠竹环抱一池秀水,百花竞香阵阵鸟鸣啁啾,森林覆盖率高达98%的“绿色后观”着实让饱经多日暑天高温,前来旅游的人们,尝到了夏天温柔的一面。山亭区徐庄镇后峪村后观公园一样,徐庄镇众多的林场经过多年封山育林,“不砍树木看风景”,森林旅游业活力彰显。今年上半年,徐庄镇10余处森林景点已接待15万游客,森林旅游总产值突破800万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徐庄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起“绿色脊梁”。
徐庄镇峰峦起伏,岭谷交错,加之境内河流众多,水溪发达,森林植被保护较好,为建设经济林、开发旅游林、打造林业精品小流域、建设生态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全镇林业总产值达4000万元,居全市各乡镇前列。林业产业化经营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林业产业化体现之一是“山上抓特色”。他们启动林业特色基地建设,发展有优势、有特色、有市场的效益林业。该镇目前已形成以板栗、核桃、柿子、花椒为主的干果产业带,以国槐、速生杨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带,以樱桃、油桃、杏为主的山地精品水果产业带等,促进林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全镇11万亩林业特色基地的年产值共1288万元,覆盖了35个行政村,使5.6万农民人均增收230元。像最具徐庄特色的干果产业,以占全市1/6的干果面积,赢得全市1/3的干果产值。全镇的干果业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开展低产园改造。现在,徐庄的干果产业带已成为全省干果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干果用林基地效益以每亩年均不到500元增加到3000余元。该镇武王庄村农民武建民的15亩板栗园,去年收入9万元,亩产值高达6000元。全镇年产板栗5000吨,并带动周边地区板栗的出口,每年实际出口的板栗达1万吨,为全省之最。当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1/3来自干果业。
发挥徐庄民营资产活跃的长处,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投资林业大搞“山下加工”,是徐庄林业产业化的体现之二。他们突出发展加工制造业,把本地盛产的柿子、板栗、核桃等干果,进行精细巧包装,注册成立了“徐庄圣园农副产品商贸有限公司”,生意十分火爆,自去年10月份以来,已销售各类干果产品近百万元。目前,全镇已先后创办徐庄苗木交易园区、鲁南山货流通园区和优质果品流通园区,发展各类林果产品运销大户60多家,年销量达6万多吨,其中板栗、核桃等已出口到日本、韩国。该镇还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发展“订单”林业链条基地,并逐步形成了徐庄村干果加工基地,大峪村槐米加工基地,花山头村人造板和木制家具基地等颇具规模的区域特色产业带。全镇加工经营企业已发展到23家,年加工售销利润达220万元。作为资源小镇的徐庄镇,仅仅依靠当地的资源远远不足以支撑林业做大做强,“两头在外”型的木材加工业应运而生。地处徐庄镇边界的柿行、土山村,充分借助临沂市木板加工企业的优势,发展木板半成品加工业,年产值过80万元。全市最大的国槐专业村大峪村,拥有国槐4万株,该村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如今已打造成为广西柳州的两面针、青岛的芦丁牙膏的原料生产“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