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铁道游击队:最早创建于东北 石冰  

发布日期: 2010-08-20 09:32来源: 编辑:枣庄大众网

           枣庄大众网8月20日讯 据《解放军报》报道,一部《铁道游击队》的电影,让人们对于那支活跃在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的抗日武装耳熟能详。鲜为人知的是,中共东北抗联也曾发展铁道游击队,神出鬼没地频频重创日本军列。笔者踏访吉林省博物馆,一组刊载于日本刊物《历史写真》上的珍贵照片,揭开了这些地下武装神秘面纱的一角。
        据介绍,《历史写真》画刊是当时日本的一个国内刊物。在“昭和十年8月号”上,4张照片报道了一起发生在1935年7月29日的重要事件,原文翻译如下:晚7时30分,满洲国京图线204次列车,行经土们岭营城子区间时,受到反日武装的袭击,列车脱轨颠覆,多名武装人员冲入列车,杀死了9名日本人,并将25名日本人及专为日本人办事的朝鲜人带走。
        显然,文中的“反日武装”是一支活跃在铁道线上的游击队。可他们到底是谁?
      吉林省九台县《县志》披露了这支抗日武装:1932年,铁道南浴池工人罗明星组织起一支群众抗日武装,对内称“抗日义勇救国军”,对外报号“三江好”。起初只有400多人,后发展至6000多人。1935年7月29日黄昏,罗明星率400多人于京图铁路营城子至土们岭间的马鞍山一带,拆除3节铁轨右侧的道钉和铁板,颠覆列车。
      这说明,与1940年2月在山东煤城枣庄成立的鲁南游击队相比,至少5年之前,东北地区就已经有铁道游击队了。
      同样是在1935年,还出现了一次对日本军列的大规模袭击。活跃在铁路沿线的游击队联合行动,里应外合,同时发动了对5趟军列的袭击,缴获了军列上的大量服装、粮食。
      日本《东京时报》对此报道说:“反满抗日的铁路游击队犹如江底的蛟龙,把5列军车牢牢地锁在牡丹江两岸。这是日本军在中东铁路上最惨重的一次失利。一个不得不重视的事实是:反满抗日势力破坏中东铁路的活动,将会长期存在。对这股力量绝不可小觑。”
      东北为何会出现铁道游击队?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分析说,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之后中国东北逐渐沦陷,为掠夺中国东北的粮食、木材和矿产资源,俄国早在1901年就强行在这里修建了中东铁路。抗战时期,东北地区铁路的长度、覆盖面当时在我国都首屈一指,为铁道游击队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这些铁道游击队为抗击日本侵略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付出了很多牺牲。打入“满洲铁路总局”内部、代号为“钢钉”的抗联特工因身份暴露,被日本宪兵队在刑讯中活活打死。各站点上当值的员工均被敌人投入大牢,其中有30多名游击队员英勇牺牲。前文提到的罗明星,组织游击队在铁路上扒铁道、“打票车”,搅得鬼子不得安宁,日本人视其为眼中钉,想了很多办法对付他。1939年,他终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牺牲。
      然而,即使面临这样的白色恐怖,1935年至1940年间,东北各地的铁道游击队还是与抗联小分队密切配合,成功地进行了八面通铁路大桥围堵截击战、虎林要塞干线炸桥封河战等大大小小战斗100余次,累计打死日军3000多人,在抗战史册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笔。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