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温度已经达到36度,宋金英正顶着烈日打扫,一直要持续到下午一点。
大众网枣庄7月30日(记者 刘国栋 实习生 张凯丽)7月1日上午,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名环卫工人,去当地一家农业银行讨水喝遭拒,并被银行职员拉出门外,此事经媒体报道以后,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但是除了批评银行职员不道德的行为,摆在我们面前天气炎热酷暑环境下,环卫工人喝水难的问题更亟待解决。大众网记者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分别采访了枣庄市中区解放路、龙头路、光明路、西外环几个路段的环卫工人,看看他们的水杯到底满不满。
汗流浃背 一天要喝十斤水
正值三伏天气,走在马路上,能感受到蒸腾的热气灼灼地烤着脚底。在长途汽车站段,记者遇到了正骑着三轮车准备回家的刘金荣阿姨。刘阿姨告诉记者:“我负责从市中区医院到长途汽车站的保洁工作。我都是自己从家里带点水,就用去年环卫局发的小水壶。早上4点就过来了,也没时间做饭就等打扫完了买点吃,主要是喝点稀饭。”记者看到绿色的铁皮壶并不大,也就能盛两斤多水。“早上喝两碗稀饭也不顶用,11点就喝完了,想等回家吃饭再喝呢,实在是太渴了,又晒的头晕就买了一个冰棍,花了五毛钱呢。”当记者问到怎么不向商家讨点水喝,阿姨无奈的表示“连凉水都不让喝”。
“我下午两点还得过来,这两天枣庄开那个什么会,我们两个人都必须在。从早上四点到下午七点,中午吃饭一小时。”刘阿姨和记者聊了几句,就匆匆走了。一点正是热的时候,上面有太阳烤着,下面马路烘着,为了省下一顿饭钱,刘阿姨都是回家吃午饭。据刘阿姨介绍,每天凌晨4:00,他们开始第一次普扫,早上七点多,当人们开始上班时,街面已经清扫完毕。他们简单吃点早饭又要赶到路上保洁,直至中午1:00。而遇到创卫、重大活动或节假日,他们的工作时间还要长。
两点来钟,大众网记者在龙头路看到环卫工人宋照金大爷刚刚吃完午饭。“我一气就能喝这一缸子,中午一顿饭就得喝两缸子。”宋大爷举着饭缸子告诉记者,这一年来都是他自己负责医院东铁路西这一段路,早上五点到晚上七点,没有人接班。天热活重出汗多,他一天要喝十缸子水呢。说着又用绿茶瓶子往缸子里加水,“绿茶瓶子厚不怕烫,这是我吃饭前接的,还热呢。医院的人可好了,我都是去医院接水。”宋大爷负责的这段路是一个店接着一个店,为什么还要跑到医院去接水呢。原来刘阿姨遇到的事宋大爷也经历过,“这些店小门小户的不行,不让接,我也就不去要了。”
“4个包子两块八,两碗汤两块,一碗菜三块五,一块钱的馒头,饱不饱都那样了。”宋大爷家在郭集,已经65岁了,一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这些东西就是他的早饭和午饭,撑不到七点下班肚子就饿的叫了。“七点下班,我得骑大半个钟头,到家就快八点了,再吃晚饭。”
渴了一上午的宋照金大爷只有等吃饭的时候多喝点。
邵世修大爷水喝光了,好心的路人给他买了矿泉水。
为城市清洁流汗 想讨口水喝却很难
在光明路段的环卫工人邵世修大爷还清楚地记得不久前的一次经历。“那天天气很热,我渴得嗓子眼都快冒烟了。”邵大爷说,自己喝光了带的水,拿着空空的水杯,决定去对面的合美盒饭内要点水喝。没想到刚推门进去说明来意,服务员就以“没有水”为由让他马上出去。
“你说说,他开饭店的店里能没水吗,难道他自己人不喝。”说起这事,邵大爷很是气愤无奈。环卫工人还要承担着沿街商户、果壳箱的垃圾收集清运工作,尤其饭店的垃圾比较多,可这些商户却连口水也不给喝。“今天中午,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家看着天热,给我买了两瓶水,三块钱呢,我一口气就喝了一瓶,留一瓶明天喝。这个不经喝,一天十瓶都不够,我平时只有渴极了才舍得买。平时学校看我扫的干净,也会叫我去喝水。”邵大爷指着对面的“汇丰办公设备”告诉记者,那家老板挺好,经常让他接个水。“这样的好心人太少了,我也不能一直就在这一两家接水啊。和我东边相邻的张秀英负责的那段就挺好,一般要水都会给点。”
下午5点多钟,邵大爷口中“幸运”的张阿姨刚扫完马路,停好车子靠在路边休息,车上的大水杯内已空无一滴水。“我等回家再喝,我在家喝水可厉害了。”天气炎热,她还得工作1个多小时。记者问她没水了怎么不去加,张阿姨指指东面说,她负责的路段老板都挺好的。不过,她不能喝凉水还得麻烦老板现烧,反正再过1个多小时她就下班了,再熬熬吧。张阿姨一天就要两杯水,因为喝水少,小肠火很严重。
别说买水不舍得了,那么长时间的劳动连肚子都是填不饱的,一般他们吃饭都是喝两碗汤,饭很少吃。问起来,大爷大妈的回答却让我很心酸,“老年人比较撑饿”。
赵莲英大娘已经71岁了,实在热极了就用手稍微沾点水抹把脸消消暑。
没找到厕所 一位老环卫工人竟尿了裤子
讨不到讨得到水不说,喝多了连去个厕所都很难。
“在一个地方干熟了还好,人也都认识,就好说话了。在龙头路加班的时候找不到厕所就憋着,有个年纪大的环卫工人憋不住就尿裤子了。”邵大爷说,在龙头路的时候有些单位连厕所都不让去,那老大爷也是找了几个单位人家都不让进,结果就尿裤子了。“我想进去保安就在门口拦着说没有厕所,还一直撵我。”
在光明路,邵大爷负责的路段不远就有一家公厕,现在也不收费了,一般都去那里。张阿姨离的远,也是往这个公厕跑,没办法就尽量少喝水少去厕所。
“邮电局那有个公厕,从去年就不收费了,我就去那。”在解放路的刘阿姨也是去公厕,“以前收费的时候我也不好意思去,又没钱。就去医院和车站,但是医院的厕所实在是太远了。”
在西外环就更难了。“以前哪有什么厕所,就在树行子。现在还好点,在盖房子,有给建筑工人用的厕所。”负责西外环转盘一段的环卫工人宋金英阿姨说,也能去文化广场但是挺远的,冬天还好,夏天就不行了,一般就在路边的树行子解决。“也不管害不害臊了,总不能尿到裤子里”。
西外环这地方大车多,经常落的满地的石子儿,路上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赵莲英介绍,环卫工人分两班,早班早上4:00--中午1:00,晚班中午1:00--晚上7:00。可是她经常三点就过来了,就怕打扫不完。赵阿姨和宋阿姨都是骑着自己的三轮车,因为清洁车比较重,再加上石子,她们根本骑不动。垃圾满了要运到光明路,得几十分钟。上班时每人负责数百米的路面清洁,无论路面是否干净,都要在路上。赵阿姨说,“我们只能在路上四处溜达,就是打扫干净了也不敢在其他地方休息,否则被检查人员抓住,就要扣钱。只有快下班了,才能在路边树荫下坐一会,喘口气。”就是说话的空,检查人员就来了,赵阿姨抹了把脸又开始干活了。
与垃圾为伍,工作条件差,又得不到尊重,所以只有这些“没用”的老人家在干,记者采访的几位环卫工人最大的已经71岁,最小的也已经60岁了。
“我觉得我还年轻,我还能干。别说这点钱,就是一千两千的,年轻人谁干啊。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婆子不干不就没人了。”宋大爷一个人承担了两个人的工作却没有双份的工资,就是这样他还是任劳任怨的奉献着,质朴的语言,却让人看到了他们的可敬。
都说夏天天早,可是枣庄现在的日出时间在五点之后,日落时间也就是晚上七点多点,更别说冬天了,他们是一群比太阳起得更早的人。他们应该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应该被善良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