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薛城科学谋划水利建设 构筑城乡生态大水系

2016-03-29 10:52:00来源:枣庄日报作者:王兆虎

近年来,薛城区在抓好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突出水系建设重点,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投入,新建扩挖水库,综合治理河流,连通乡村沟渠,全力打造“库塘相连、河渠相通、路畅岸绿”的大生态水系。

  近年来,薛城区在抓好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大气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突出水系建设重点,高标准规划,大力度投入,新建扩挖水库,综合治理河流,连通乡村沟渠,全力打造“库塘相连、河渠相通、路畅岸绿”的大生态水系。

  科学谋划生态水利建设

  为打造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城乡生态水系,薛城区组织30多名水利技术人员徒步对规划区内的河道水库进行了全面普查,编制《薛城区农田水利规划》、《薛城区现代水网规划》等;为实现生态水系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园林设计院等知名设计单位,按照“生态+”理念,编制《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及《蟠龙河景观概念设计》等专项规划16个,为科学推动生态水系建设提供了遵循。

  该区突出以蟠龙河生态河道建设,先后投入资金20亿元,实施了蟠龙河、小沙河综合治理,何庄水库开挖、黑峪水库除渗扩容等重点水利项目12个,治理河流7条、53公里,建设湿地4500亩,修复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以综合开发黑峪水库为切入点,有效连同枣庄新城区和薛城区水网,提升市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促进水系生态环境改善。加强和济宁市微山县同城发展,打破地域限制和体制机制障碍,对两城结合部的新薛河、蟠龙河、小清河等3条河道的综合治理问题达成一致,形成跨市地的水网综合整治。同时,在县级层面突出抓好基础水利工程综合治理和工程的沟通连接,形成集防洪、供水、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水利工程体系。

  打造精品民生水利工程

  薛城区按照“统筹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的思路,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效服务民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投资8亿余元,年均增长达23%。实施重点平原洼地、小农水重点县、农村饮水提升、小流域治理等惠民水利工程建设,累计治理黄峰口、墓山等小流域13.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流失面积的6.9%,年均减少土壤侵蚀84.7万吨;全区农业节水灌溉面达到14.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5% ,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9万亩,除涝面积3.3万亩。

  该区建成了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6处,成立了农村供水公司6个,有效解决了55个自然村、5.2万人的饮水安全,全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对全区15个贫困村的饮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设立“4482116”水利服务热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尽快处理、及时反馈,解决涉水涉渔、农田水利等问题37项。

  构筑城乡生态大水系

  为构建“村中有水、水域有景”的乡村水系生态景观,薛城区把全区生态水系建设分为主干河流、支干河道、村庄沟渠三个层次,分类分步推进,逐步构建城乡水系。

  综合治理主要河流。北部区域实施蟠龙河、曲水河、十字河治理工程,同步治理河道、河堤及两岸环境,特别是对蟠龙河进行全流域治理,累计扩挖河道38公里,修筑河堤道路53公里,栽植各类树木、水生植物30万余株,建设湿地3600亩,进一步提升了蟠龙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内涵。南部区域统筹推进周营大沙河、随河、杨庄大沙河、小营水库治理工程,打造集农田灌溉、景观建设于一体的水系生态长廊。城区以“三横两纵”水域治理为依托,实施锦阳河、小沙河、何庄河、小沙河故道、黑峪溢洪道治理工程,提升龙潭公园、奚仲广场、沿河公园等城市水文景观,打造亲水平台,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因地制宜建设水库。为调蓄南水北调客水,增强生态涵养功能,配合市南水北调局,开挖了占地600余亩、库容156万方的何庄水库,改建了占地600余亩、库容170万方的黑峪水库,并通过潘庄一、二级泵站调引微山湖水,将有效满足新城区域用水需求,提升中心城市生态环境。同时,为增强调洪蓄洪能力、增加主要河流补给,该区规划“十三五”期间实施院山、山家林等10座水库新建改建工程,可为蟠龙河、十字河等河流提供持续、充足水源,同时满足中心城区景观、工农业和市民生活用水需求。

  全面畅通乡村河流。着眼“望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开挖支干河道、建设拦蓄水库的同时,全面疏通村庄河道,治理农村坑塘,力争使具备条件的乡村河流全部串联起来。同时,围绕“有水就有路、有路就有树”,大力开展沿河造林绿化,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绿水绕乡”的乡村水系生态景观。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乔阳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zdz@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