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生态葬风劲吹星城 让清明节更“清明”
2016-04-01 11:25:00来源:枣庄晚报
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殡葬改革稳步推进。顾名思义,花葬的最大主角就是各色花朵,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令墓地环境赏心悦目,并充满关怀。 临近清明,殡葬行业再次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3月30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我市殡葬制度改革的影响,全市火化率达90%以上,民政部门也在大力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和海葬等廉价殡葬方式,导致曾经红火的棺木生意如今变得“风光不再”,甚至难以为继。 移风易俗 全市火化率达90%以上 事实上,有着慎终追远传统和浓厚祖先崇拜传统的中国人,一向对坟墓是十分重视的,这和我们民族的祖先崇拜有关。千百年来,中国人坚信“祖有功,宗有德”,主张“敬天法祖,报本反始”,推崇“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必定封坟树木、礼葬祖先并四时追祭和缅怀,蔚为一大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职是之故,中国人对于“死有所葬、入土为安”的强烈渴望,超出了任何其他民族和文化的想象。 而后到了建国后,国家大力推行火葬。推行火葬的初衷有四点:一来破除迷信,反封建;二来节约丧葬成本;三来能增加更多耕地;四来可以防止瘟疫。从此火葬成为中国殡葬制度改革的方向。同时土葬也暴露出祭祀容易引发火灾和浪费土地资源这两大缺点。一时间,平坟还田成为丧葬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而到了60年后的今天,殡葬制度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已经颇具成果。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五年来我市火化率均在90%以上,且正处于逐年稳步上涨的趋势。 同时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同时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行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枣庄市党员干部违反殡葬改革有关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党员干部带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各区(市)都制定了相关政策,并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 然而在殡葬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也曾遇到过很多顽固家属的阻挠。如此一来面对这些家属的阻挠,相关工作人员只能耐心劝导,如果家属还是不听从劝导的话,那么就只能向法院提出申请进行强制执行。 殡葬改革威力凸显 殡葬制度改革影响最大的当属棺材铺的生意。3月30日,记者走访枣城多家棺材铺了解到,近些年,随着市民观念的改变,受殡葬制度改革的影响,棺材铺的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不少原棺材铺经销商仅靠棺材生意难以维持生计,选择兼职或转行经营。 3月30日,记者分别采访了薛城区城郊的几家棺材铺发现,棺材铺的生意近些年出现了明显下滑。薛城区枣曹路附近一棺材铺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近两年间,店里的棺材生意有了明显下滑。“殡葬制度改革对最近两年的影响尤其明显,现在有部分老人去世后,子女们选择用骨灰盒代替棺材入葬,大家的观念更新了,可就苦了我们这些做棺材的。”陈先生表示。 陈先生给记者做了一项对比,前些年,陈先生家仅靠做棺材就供一双儿女上学,偶尔还有些剩余,可是最近两年,陈先生一年的收入还不够支付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仅仅指望做棺材、卖棺材已经不能满足陈先生一家的生计。 陈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多赚点外快,平常时间,他会做几口棺材作为样品放在店里,然后打开店门,门口写上联系方式,棺材店也没有人看店,自己则利用这个时间去打个零工赚个外快。 在薛城区店韩路附近的一家棺材铺店内,记者同样没有见到棺材店的老板,几口大棺材放置在店门口的院子里。据附近邻居介绍,该店老板白天去附近的工厂里上班,晚上才有时间来店里,有需要棺材的客户多会通过店里所留的电话联系老板。 采访的过程中,一位村民向记者介绍了一位以前从事棺材定做销售生意的胡先生。据胡先生介绍,他两年前还在经营棺材铺,在此之前,胡先生已经从事这行近20年,前些年,胡先生的生意还是不错的,可是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市民观念的改变,胡先生店里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在难以维持正常生计的情况下,胡先生才决定转行,不再经营这类行业。 “相比较而言,棺材的生意还不如骨灰盒的生意好,现在国家都实行火葬,火葬制度下,不论是选择何种方式入土,骨灰盒是必备的工具之一,如果想要继续经营这个行业,除了卖棺材,还要兼职卖着其他的白事用品,这样的话还是勉强能维持生计的。”胡先生说。 生态葬推行有难度 不对群众作硬性要求 其实除了土葬和火葬以外,还有一种叫做生态葬的殡葬形式。与传统土葬、火葬所不同的是,生态葬具有环保、节能和成本低等优点。 生态葬的主要形式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树葬、花葬、草坪葬和海葬。众所周知,以目前丧葬消费需求来看,首先老年人对于后事要求到墓地安葬的比例偏大。由此而引发了墓地使用面积的逐年扩大和安葬费用不断加大。反观生态葬,顾名而思义,就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价值导向,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安葬骨灰或遗体的一种方式。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环保节能,最关键的是价格低廉花费少。 只是具有如此多优点的生态葬在推行上却十分困难,毕竟这与中国入土为安、逝者厚葬等观念有所冲突,很难令群众接受。 “奶奶至今不同意将爷爷的骨灰花坛葬,称那是对爷爷的侮辱。”家住薛城区泰山路的小李告诉记者,由于家里并不富裕,小李的爷爷过世后并没有安葬在公墓中,而是一直寄存在殡仪馆内。后来听朋友说现在国家鼓励推行生态葬,经济实惠还环保节能,十分适合安葬小李的爷爷,可是小李的奶奶在听说要把爷爷的骨灰放到花坛中时,直骂小李疯了,还说这是对爷爷的大不敬。“事情过了那么久了,每次一和奶奶提起这件事,她还是怒气未消,最后只好放弃了。”小李无奈地说。 近日,民政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实行奖补激励政。 2014年,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公墓大力推广“一元墓穴”的通知》,要求全市现有公墓(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公墓)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公墓,都要辟出专门区域建设“一元墓穴”,为辖区去世的特困人员和遗体、人体器官、角膜志愿捐献者提供骨灰免费安葬(放)服务,同时,明确提出了“一元墓穴”应实行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法的要求。 “虽然国家大力鼓励推行生态葬,但要想令市民可以接受,恐怕还得需要时间。”工作人员表示,传统思想深入人心,要想改变当下的殡葬观念,除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外,仍需要时间来磨合。 海葬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 树葬 现代树葬是殡葬的一种新形式,就是人们以认养绿地的办法,植一些树木,将亲人的骨灰撒在树下。现代树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没有任何殡葬设施的,而是以纪念树或自然石为标记。与传统墓穴日益抬高的价格相比,树葬的价格明显低廉。更重要的是,树葬不留坟头,占地很少,还能绿化山林。 花葬 花葬是墓葬与树葬的创新,它改变了传统公墓死板、无生机的形式,用花坛代替墓穴,将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坛中,花坛上种植花朵。坛位可循环利用,占地面积少,价格经济。顾名思义,花葬的最大主角就是各色花朵,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令墓地环境赏心悦目,并充满关怀。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乔阳 ![]()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