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有音声渺渺,
爱心无限情悠悠。
舍得心血架金桥,
唯盼聋儿话春秋。
枣庄大众网3月7日讯(通讯员张红报道) 我是一名听障儿童语训教师。在从事这份工作之前,说到“听障”,我和大部分人的反应是一样的“十聋九哑”,聋儿听力语言康复在我看来实在是很令人质疑的事情,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倾心也便打了些折扣。然而,就是那一次的接触,那情景,那表情,历历在目。让我震撼,让我感动,让我坚实了奉献聋儿康复工作的责任和决心;充满了神圣而崇高的使命感!
那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刚上楼梯,看见有一老一小蹲在走廊上,从穿戴上一看就是农村来的,而且是偏远贫困的农村,我知道那一定是来上学的聋孩子。于是我轻轻地迎上前去,笑眯眯的跟那老人打招呼,还没待那老人说话,早已看见我的那个孩子赶紧怯怯的把脸埋在了老人的身后。经过问话我知道了这个女孩是老人的孙女,名叫张玲玲,四岁半,是老人的第二个孙女,同时也是老人家的第二个聋孙女,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直直地看着这可怜的老人和孩子,半晌没说出话来,良久,我才从口袋里掏出两块糖微笑着递给小玲玲,她先是一怔,而后把头埋进她奶奶的怀里,但继而又抬眼看着我手中的糖,两手使劲地拽着她奶奶的衣襟,没有一点声音发出,显得怯生生的,很是让人怜惜。
令人心痛的,是她无法用声音表达,玲玲圆圆的小脸苹果似的,一双大大的眼睛透着灵气,一双小手不停地抓着身上,我带着微笑关切地问“你哪儿不舒服啊”。孩子急噪难受的表情呈现在脸上,嘴唇纹丝未动。我轻轻地掀开她的衣服一看,刹时惊得目瞪口呆,满身的红肿疮,有的已经结了疤,有的还在渗着血,看来好长时间了,问及孩子的奶奶,是否拿药膏之类的,天那!奶奶的回答更让我吃惊、震撼!“不用药膏,用洗衣膏抹抹就好。”我瞠目结舌,贫穷、愚昧、无知,重重的击打着我的内心。看着孩子高兴的吃着糖,眼睛又专注的欣赏着另一块,那小脸充满了甜蜜的幸福,一种同情、怜悯、无奈、愧疚、涌上心头。面对现实,我的心颤抖了,玲玲小小年纪就经受如此多的苦难与折磨,我有义务让她获得关爱,获得幸福,感受亲情,享受欢乐。更有责任把她从无声世界里拯救出来,让她和所以的正常儿童一样,尽情地倾听鸟鸣溪潺,美音妙曲,自由到欢笑嬉戏,唱歌诵诗
尽管这样的孩子对我们这个职业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但依然免不了心情的沉重。我把她送到报到处,我怀着无限的惆怅回到了办公室,坐在桌子前发呆.久久不能平静,突然发现门外有什么一闪,却没有声音,这时,一个怯生生的弱小身影半闪在门边,一只小手插在口袋里,呵呵,是小玲玲来找我呢。我走过去蹲下微笑着和她说话,她依然没有反映,只有那双纯清的双眼怯怯地看着我。半天她的小手从口袋里拿了出来,攥着小拳头,待伸到我眼前时,小手张开了,不太干净的小手里有几颗花生米,仿佛那花生米蕴含着小玲玲的信任、亲近、感激。我读懂了她眼里的期待,这也许是她能拿出的最好的“礼物”了,泪水刹时充溢我的眼眶,我机械地伸出手,她快速的把那几颗花生米放到我的手里,自豪地,高兴地转身小鹿似的跑了。这一刻,阳光洒进来,只是没有了声音,却那么灿烂,那么温暖,万籁俱寂,只有窗前花草的芳香,丝丝沁入心脾,是心灵的陶醉,是无限幸福。我平时是不能吃花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吃准头疼,但那次我感觉自己特别渴望,毫不犹豫的把那几颗花生都吃了,那么香,而且真的是甜的味道,确定我从没品尝如此好吃的花生。
随后的日子,我带小玲玲去医院治好了她满身的疮,陪她一起玩一起笑,一起聆听来自爱的呼唤,数百遍数千遍的引导启蒙她开口说话。练习发吐气音时,玲玲喷出的吐沫溅我一脸,呵呵,那分明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为让孩子确定舌头的具体位置,小小的手指触摸我的舌头,全当是不可吃的小人参入口……因为疼爱玲玲,总感觉她的可爱。其实更多时候的心情是,怜惜她的赢弱和无助,怜惜她聋哑的人生挫折。为了让孩子早一天开口说话,我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仅“爸爸妈妈”这两个词就说了不止百遍。其实这真的是一种残酷的折磨,重复重复再重复,可想而知的枯燥无味。清晰的记得一次上课,玲玲始终不开口,看着孩子烦躁而痛苦的表情,看着这个不屑人世的聋孩子,我揪心的疼痛,难言的焦急、爱怜甚至还夹杂着气愤,眼泪刹时宣泄不止,无邪的孩子怔怔的看着我,而后走上前来,轻轻地擦试我满脸的泪,两只胖嘟嘟的小手捧着我的脸,神情凝重的看着我,看着我,突然清脆的喊了一声“baba”,我当时真的是欣喜若狂,激动的抱着孩子亲了又亲。我知道孩子是想叫我妈妈的,并不是她分不清男女,而是她发不出鼻音“m”.尽管如此,我还是耳闻目触了孩子在攀登听觉语言康复的阶梯上,迈出的蹒跚而成功的第一步,孩子终于自主自然的开口说话了,我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爱玲玲,爱康复中心所有的孩子,我要象一缕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我要象一丝春雨,滋润每一片花朵;我要象一曲天籁之音叩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之门!爱语如磐石,我要用一颗赤诚滚烫的爱心,永不言弃的恒心,去热爱生活,去感恩社会。关怀这些不幸的孩子,弥补他们的缺憾,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去享受生活。
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价值,但我必须为这些可爱的听障孩子创造无穷的价值;我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几许,但我必须投入全部的力量,奉献给这些纯净的听障孩子。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份神圣而高尚的工作,我倾注的是爱心、耐心和恒心,我渴望的是听障孩子的欢声笑语,我导航的是听障孩子的早日回归主流社会。我深深的感悟到,作为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对这些耳朵失聪的孩子,要有精雕细刻,琢玉成器的细致功夫,要有:滴水穿石,磨棒成针的耐心和毅力,更要有”燃烧了自己,奉献给光明”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领听障儿童走出无声世界, 一步步迈向生命的精彩.
和祖孙两人的相识相知,对我的人生有了更新的启迪,给我的工作增添了无限的动力;是工作上的加油站,更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早晨的启明星,指引我更加奋斗努力。小玲玲的真情,使我懂得了纯真;小玲玲的勇敢,使我看到了身残志坚;小玲玲的乐观,使我明白了如何战胜困难;小玲玲的信任,使我倍感重任在肩。这是心的呼唤,这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
为了这些听障孩子,我责无旁贷,义无返顾。这就是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