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时政1

柴胡店农信社构筑支农工作新平台服务“三农”

    2008-05-28 15:47:00作者: 来源:

评信,旨在支农。枣庄柴胡店镇牢牢把握信用评创所带来的信用环境普遍优化、信用社信贷管理大大规范、支持重点进一步明确等种种机遇,依托评信,做好“三个结合”,积极构筑支农工作新平台,全力服务“三农”大发展。

   大众网枣庄5月28日讯(通讯员:刘明波 董海峰) 评信,旨在支农。枣庄柴胡店镇牢牢把握信用评创所带来的信用环境普遍优化、信用社信贷管理大大规范、支持重点进一步明确等种种机遇,依托评信,做好“三个结合”,积极构筑支农工作新平台,全力服务“三农”大发展。

   评信与落实“三优”政策相结合,择信择优培强。凡评出的信用守法村户,柴胡店镇坚决落实优先贷款、优先扶持、优惠利率和优先提供法律服务的“四优”政策:信用评定后,信用社对A级以上信用守法户颁发信用户等级牌和贷款证,简化放贷手续,实行凭证贷款,一次核定5万元,两年内周转有效,实行随用随贷和优惠利率政策。信用户需要贷款只需持贷款证到信用社信贷专柜,当时即可办理,像存款一样方便,真正使广大群众得到便利实惠。郭沟村甘信用、徐光稳等16户信用守法户,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建牛舍60余间,饲养肉牛80余头,年可实现纯收入80余万元。信用守法村户评定,构筑了新的支农平台。

    评信与组建联户联保相结合,建设长效守信机制。信用等级以及授信额度的确定,为实施联户联保提供了必要条件,在信用评创中,为方便讲信用的农户及时获得信用社的资金支持,柴胡店农信社推出联户联保贷款。居住在信用社辖区内具有担保能力,信用程度较高的3—7户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包小组。联户联保小组不受数量的限制,按照农户贷款需求进行组合,小组成员贷款由小组提供集体担保,通过确定信用等级、发放贷款证、实施联户联保、限额内一次担保两年有效,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信用观念和协作致富合力。刘村村民刘绍旭为人本分,原先一直靠种植仅有的3亩林果维持一家生计,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单凭自身条件很难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发展经济。开展信用守法评创后,由于刘存伟连续多年经营餐饮,年收入达20余万元固定资产达100余万元,刘绍旭看准他诚实守信的一面,主动与其组成联包小组,信用社当即为其发放1年期贷款15万元,刘钦柱也加入联包小组,新上长毛兔养殖项目,一批存栏可达6000只,年纯收入4万多元。通过联户联保,真正建立起了村民自治、小组成员相互监督、联合发展、共同致富的守信守法长效机制,起到了以点促面,点面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作用。

    评信与加强支农网络建设、加大支持力度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客户经理和支农信息员是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桥梁,选好支农信息员是关系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服务农民的关键。因此,在信用守法村户评定中,柴胡店农信社紧紧依靠村两委,把那些信誉好、群众威望高、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推荐为支农信息员,参与到信用守法村户评创工作中来。调动了支农信息员为农民服务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起以服务“三农”为市场导向,以客户经理为中心,以信用社、支农信息员为基础的三级综合支农服务网络,一改过去服务功能单一状况,积极通过送贷上门、现场集中办贷和柜台办贷等方式,将服务前移,广泛开展存款、贷款、收贷收息、结算和业务咨询等“一揽子”服务,加大了综合服务力度。柴胡店农信社充分发挥客户经理、支农信息员贴近群众和支农网络服务功能全、效率高的优势,坚持“三个倾斜”,即: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倾斜,先后发放贷款1941万元,优先满足了信用村和信用农户小额贷款的需求;向农村种、养、加工倾斜,先后发放贷款864万元,支持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大发展;向农业大户、农产品经营大户和个体、私营、民营龙头企业倾斜,先后发放贷款1300万元,支持4家产业链条中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三农”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升级。

    柴胡店镇以优化信用环境为基础,通过组织农村信用社与司法所等部门联合开展“信用守法户”评创活动,对全镇农户进行了全方位的信用守法情况评定,构筑了新的支农平台,为推动“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到目前,柴胡店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亿元,较年初增加1573  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943万元,较年初增加1060万元。“信用守法村户”评创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诚信守法意识,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了全镇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枣庄大众网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