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鸣笛声大市民很生气 取证处罚有难度

    2013-04-24 10:54:00作者: 邵士营来源:枣庄晚报

很多车辆总是在小区附近或者是行人较多的路段乱鸣笛、鸣长笛,严重影响了市民的休息及出行。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眼下,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进入到普通市民的家里。随之而来的汽车乱鸣笛现象也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很多车辆总是在小区附近或者是行人较多的路段乱鸣笛、鸣长笛,严重影响了市民的休息及出行。

  笛声不断,市民伤不起

  22日,家住光明路附近小区的一位市民向本报打来求助电话,称她小区楼下总是有汽车乱鸣笛。“我们小区正好靠近马路,平时路上汽车就不少,最近不知道是怎么了,一到我们小区附近就堵车,汽车喇叭不断地响,按住了就不放,脾气不好的司机能按1分钟,那个刺耳的声音真让人受不了。”
  “就是,我看在路边也有禁止鸣笛的标志,但笛声还是不断,喇叭声吵得我们耳朵难受。”另一位市民也搭腔道,“我们家孩子才刚1岁零两个月,天天晚上被汽车喇叭声吓哭,家里还有老人,晚上也是成宿地睡不着。”
  “这个事,我们也不好找人反映,毕竟是个人素质问题。虽然业主们叫苦连连,可是我们也不能追出去看到车就拦着说不准在这按喇叭,关键还是得司机们自己注意。”一小区物业的负责人说道。
  记者发现,上下班高峰期车堵得很严重时,很多司机都拼命按喇叭,也引起了市民的普遍不满。“我儿子今年6岁,自己不会过马路。有的时候带着孩子出来散步教他怎么过马路,明明人行道上绿灯还亮着,按理说该行人通行,可是对面等车的司机就等不急,拼命按喇叭,吓得孩子就僵在路中央不敢通行。”市民韩女士对记者说。韩女士的儿子也在一边小声嘀咕:“我也不喜欢那些开车的叔叔阿姨们老按喇叭,特别是那些大货车,声音特别大,吓得我都不敢过马路了。”
  “年轻人还好说,像我们这些中老年人过马路更是困难。”今岁54岁的徐女士说道,“我们年纪大了,行动也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捷了,每天出去买菜过马路可愁坏我了,本来过马路就害怕,就想快点过去,但是车喇叭一响,这个腿就吓得迈不开步了,越急着过马路越不敢走。”徐女士身边的一位老先生也说道:“我心脏不大好,血压也有点高,遇到过马路车喇叭响起不停的时候,我就感觉喘不上气来,每次过马路都感觉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似的。唉!真希望开车的人不要总是这么按喇叭,真让人受不了。”

  不好取证,交警处罚难

  随后,记者又向交警询问汽车鸣笛的相关情况,当值的交警表示:“我们也很无奈,其实市民们嫌吵,我们天天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更难受。有些司机即使看到我们在指挥交通,但还是不停地按喇叭。小区居民在室内还稍微好点,我们这些‘马路上的吸尘器’可是将所有噪音尽收‘耳底’了。”
  旁边的一位交警也说:“我们也很苦恼,关键是不好取证,很多时候不好处罚这些司机。还是得靠自觉,司机的素质提高了,这个事也就好办了。但是,不管是怎样,这种不文明行为,只要查到就要按照法规严格处罚。”
  对于司机这种鸣长笛的行为,心理专家孙国英表示:“其实,禁止在小区以及繁华地段鸣笛的规定很多司机都知道,但是不少人仍置若罔闻,喇叭按得震天响不说,坐在车里还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这都是从众心理在作怪。说到底,这种鸣长笛的做法其实就是司机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别人没有注意到自己。”
  孙国英认为,鸣长笛的现象也跟法规监管有关。“新交规的出现,确实对规范行车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不按规定鸣长笛的行为很难实地取证,交警大多在听到的时候给予批评教育,所以也不能引起司机们的重视。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禁止鸣长笛的行为,还需要法规对违章鸣笛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司机们知道鸣长笛的危害,从根本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关链接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为: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昼间50分贝、夜间40分贝;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工业区,昼间65分贝、夜间55分贝;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道路、内河航道、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夜间指22点到次日晨6点)。而一般车辆的喇叭声一般都在90到110分贝左右。并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住宅区的噪音,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应低于45分贝,若超过这个标准,便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