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专家分析泰安地陷:这个“天窗”不该开  

发布日期: 2003-06-16 00:00来源: SRC-75 编辑:lh

       

      5月31日凌晨4时许,“轰”的一声,瞬间,一个长27米,宽35米,深29·6米,面积约900平方米,近3万立方米的椭圆形大坑,在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羊娄村麦田里塌了下去。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地下水专家於益民,就这一地质塌陷现象作了如下分析——

      “地质塌陷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

      泰安市泰山区省庄镇东羊娄村在地质上称是“天窗区”:上层是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粘土层、砂土层、亚砂层),下层是中澳陶纪石灰岩,这种岩石在构造、岩性、水交替作用下,形成溶洞——垂向的喀斯特现象,即直上直下的溶洞,称天窗。
      为什么从前不塌?是因为水文地质状态处于天然状况的条件下;现因人类活动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使天然条件遭到破坏,才发生了大面积的塌陷。
      “天窗”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几万年以前就有了,是客观存在的,它与现代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
      过去水位高,不存在真空吸蚀问题,当人们大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到与土层岩层结合部时,白天群众抽水浇地,水位下降产生的真空就会对上面松散的沉积层构成吸力,塌下一大块;晚上水泵停了,水位恢复,又顶上来,第二天又抽下去了,又掉下去一块……如此反复,就如水面在粘土层“拉锯”,当支撑不住上面的重量时,塌陷就产生了。
      东羊娄村是天窗区,现在发生的是第三次,第一次塌陷的是一个直径8米、深6米的圆坑,第二次是在一次施工中掉下一个二三十米的钻杆,但一直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自然现象,很正常,并不可怕。

      “灾情预报是必须有的,最可怕的是现在没人管这个事”

      事情发生后对之进行了物探测试:土层厚度在变幅带之上,所以东羊娄村所在位置不会发生塌陷。
      一切地质环境总与地下水活动有关,但必须掌握一定的活动规律。塌陷发生在水位变幅带与上面覆盖层大致相当的地方,是危险区。关键是要有预测预报。
      灾情预报是必须有的,最可怕的是现在没人管这个事!只要前期工作做好了,像这类灾害是可预防或避免的。
      这个问题很简单,以这次事件为契机,抓紧做一下危险区分布图,建立预测预报系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上世纪90年代,泰安市旧县村民的房子“咕咚”掉下去,村民用竹竿还够不着自己家屋脊的事情。
      任何地质灾害都是可知的也是可防的,尽管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利用现有手段完全可以预测、预报。如果现在不搞就很危险,一旦学校、工厂、单位规划进去了,就等于把房子建在火山口上,不知哪一天也会把人给漏进去!

      “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平衡”

      发生地质塌陷是有条件的,当地下水位变幅带低于覆盖层的时候,就不存在环境地质问题了。东羊娄村属于地下水条件好的地区,所以到现在还在发生塌陷这种环境地质问题,而省内其它地方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水位变幅带已经远远低于覆盖层。上世纪80年代,枣庄十里河电厂水源地塌陷,我们亲眼目睹了沿河两岸参天的杨树一棵一棵地掉下去,附近的养鱼池连水带鱼一下全不见了踪影……但是,水位下去了,这个地方地质塌陷也就不会再发生。
      要控制泰安目前这种灾害的发生有两种途径:一是维持原来的地下水位,不再继续超采;二是让水位快降下去,让水位变幅带低于覆盖层。以我的观点,可在短时间内使水位降到40米—50米,再严格限制取水,使水位稳定下来!漏斗区的地下水位均降到第四纪松散沉积层以下,那时,这个地区的塌陷问题就解决了,而水资源的量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平衡。但要注意袭夺取水引起水质变坏的问题。
      新的平衡是个度,这个平衡最终能否维持住,主要取决于天然来水加上周边水补给和地下水开采,能达到丰水年补欠水年的平衡,使地下水位保持在设计的水位降之内。

      相关链接

      岩 溶

      即喀斯特,是指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以机械剥蚀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称。

      天 窗

      即基岩岩溶水含水层与上覆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直接接触的部位,对于岩溶地面塌陷而言,天窗即指第四系含水粘土层与基岩溶洞直接接触的部位。

      地质环境

      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体系。有人认为地质环境只有岩石圈及其风化产物——土壤两个组成部分。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人类和其它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和发展,同时人类和其它生物的活动又不断地改变着地质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

      环境地质问题

      由于自然作用和人类的活动给地质环境造成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地质现象的总称。
      (资料提供: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高宗军)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