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临沂瞄准鲁南苏北区域中心建设特大城市  

发布日期: 2003-07-03 00:00来源: SRC-71 编辑:wyf

         “时至不迫,反遭其累;天予不取,反受其殃”,在日前召开的临沂市委工作会议上,临沂市委书记李群这样清醒地判断当前的形势。他认为,临沂正处于赶超阶段,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定位,张扬特色,建成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商城、滨河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将临沂建设成为鲁南苏北区域特大中心城市“大临沂、新临沂”的奋斗目标。
      以水为轴打造滨河城
      以滨河城建设为切入点,凸显城市特色,是打造临沂品牌的关键所在。目前,临沂市正启动80公里滨河大道工程,按照滨河城总体规划,搞好配套工程建设,真正使沂河两岸成为临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已引进资金8亿元。该工程沿沂河两岸,北起临沂城外环路,南至郯城县刘道口闸,全长77·9公里,堤顶主道宽24米,双向四车道。在现有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小埠东橡胶拦河坝基础上,再分别建设三座拦河坝,形成30·62平方公里的水面,年调蓄水量近2亿立方米。沂河水面以上两滩绿化带平均宽50米,堤外绿化带平均宽不少于30米。沿线按区域结构分别种植银杏、板栗、桃树、梨树等品种的经济、生态树木,展现出“一河清水、两岸绿色”的自然景观。滨河大道建成后,将成为临沂城区集交通、防洪、旅游为一体的主干工程,创造出“河在城中流、城在岸边长”的风貌。
      提升现代物流业
      “站在全国、全省看临沂,真正称得上优势的就是大市场、大物流,但是,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档次较低,交易方式比较落后,竞争能力不够强,而且有的呈现出萎缩的势头”。临沂市委书记李群这样客观深刻地分析临沂商贸城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说:“临沂市必须增强危机感,克服封闭自守的思想观念,加大市场改造和提升力度,保持和扩大我们的物流优势。”李群认为,改造大市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调动市场投资主体改造市场的积极性,整合力量,形成拳头,对现有市场进行改造和提升,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巩固和提高临沂批发市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商品配送、授权经营、代理制等现代经营方式,培育大型连锁企业,引进外资建设现代物流园区。临沂市目前正在集中力量搞好澳龙国际物流城、香江集团中国商贸城、台北新城等投资额均在几十亿元的物流项目建设。
      三大“亮点”拉动经济
      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外经外贸“三大亮点”对临沂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2002年临沂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所提供的税收已经占到了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1/4,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21·47万人,呈现出经济总量迅速扩张、集约化经营、区域性特色、科技含量高及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等特征。下一步,民营经济将重点在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审批程度、搞活民间融资等方面狠下工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侧重完善提高,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的作用,不断引进高新技术项目。临沂工贸开发区则依托临沂批发市场,建成加工生产基地,形成专业批发市场与工贸加工区的良性互动。临沂经济开发区按照建设临沂新城区、第二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商住区的定位,搞好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全市招商引资、出口创汇、高新技术、民营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载体。
      (李晓红 朱奇文 张洪军) 
      临沂市情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兰山、罗庄、河东、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郯城、苍山、临沭,共9县3区,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8万。面积、人口各占山东省的九分之一。 
      临沂目前已建立起轻工、机械、纺织、建材、化工、医药等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有6家企业、7只股票在海内外上市;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998处,2002年城乡商品成交额457·1亿元,其中临沂批发城交易额280·8亿元,形成了鲁东南地区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李晓红)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