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山东省委原书记苏毅然:感受毛泽东伟人情怀  

发布日期: 2003-12-26 00:00来源: SRC-75 编辑:lh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他离开我们已有27年了。
      日前,记者怀着崇敬之情,请山东省委原书记苏毅然叙谈与毛泽东见面的情景。苏老已有85岁高龄,身体又有些不适,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采访。在几个小时的长谈中,苏老精神矍铄,言真意切,滔滔不绝。他谈到聆听毛泽东作报告,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一块看戏……他时而望着窗外沉思、回忆,时而动情地描述着那些难忘的时刻,时而又激动地眼含热泪……毛泽东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动了他。
      
      读着读着他的眼睛湿润了
      
      在苏毅然的案头上摆放了许多介绍毛泽东的书,他随手拿起两本书说:“这本是主席的嫡孙毛新宇写的《爷爷毛泽东》,是我刚从南郊宾馆里买回来的;另一本《毛泽东与山东》是中国文献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我和逄先知(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担任顾问,里面还收录了我写的一篇《我给毛主席汇报三线建设》的文章。读着这些文字,主席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
      苏老是1960年来山东工作的,现已有40多个年头了。他切身感受到毛泽东对山东的厚爱。他翻开《毛泽东与山东》的扉页,说,《毛泽东与山东》这本书,反映了毛泽东对山东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关怀,记录了他在齐鲁大地上留下的足迹,叙述了许多感人的事情,生动展示了毛泽东同志对山东人民的深情厚意。人们应该好好地读读这本书,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说到这里,苏老又深情地端详着这本书封面上毛泽东的照片。良久,他动容道:“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他创造了一段辉煌历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还在黑暗中摸索。同时,作为伟大的政治家、军事战略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有着渊博的知识,给后人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财富。作为一个深受他的思想熏陶的人,我十分尊敬和崇拜他……”
      苏老沉思了一会儿又说,毛泽东的诞辰日就要到了,这些日子一直琢磨,拿什么纪念主席的生日呢?思来想去,用了几天时间写出了《毛泽东丰功颂》,随即苏老展开这幅《毛泽东丰功颂》一字一句念道: 
      毛主席丰功 渊博难表全  
      中国百年前 百姓遭涂炭 
      外受列强欺 内政腐败乱 
      民众倒帝制 军阀又混战 
      出了毛泽东 中华换新天 
      俄国革命胜 马列中国传 
      立党闹革命 联合孙中山 
      深谙中国情 农民是中坚 
      革命红旗举 推翻三座山 
      北伐正胜利 老蒋又叛变 
      屠杀共产党 血染上海滩
      敌人有武装 革命要铁拳 
      南昌首起义 湘南农军建 
      朱毛两红军 会师井冈山
      红军节节胜 白军败连连 
      群众拥护党 根据地扩展 
      王明掌了权 苏区丢大半
      幸有遵义会 败局才扭转 
      主席重掌舵 红军方保全 
      艰难长征路 胜利到延安 
      日寇占东北 中国形势变 
      主席作决定 战备大改变 
      只要蒋抗日 同他讲统战
      七七事变起 全国对日战 
      红军改八路 新四军组建 
      深入敌后方 坚持游击战
      建设根据地 人口超亿万 
      抗战八年整 我军达百万 
      抗战胜利日 举国上下欢
      蒋介石反动 又来打内战 
      三大战役胜 乘胜过江南 
      推翻蒋王朝 人民掌政权
      经济恢复快 土改促生产 
      农民有土地 工人有活干 
      经济刚复苏 抗美把朝援
      三大改造后 新的制度建 
      社会主义路 前进不平坦 
      自然灾害频 国际风云险
      野心家抢权 四人帮发难
      主席决策明 小平重出山 
      三中全会开 路线大转变
      改革开放好 中国大发展 
      毛泽东思想 永远是指南 
      主席功绩高 代代颂歌传
      
      苏老读着读着,眼睛湿润了……
      
      毛泽东微笑着给他讲《沉香救母》
      
      “什么是伟人风范?什么是领袖魅力?为什么成立时只有几十个人的政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却有如此众多的坚定信仰者和追随者,并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这些问题并非仅仅能从概念和理论上来解释清楚的。但有一条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毛主席那么爱人民,关心人民。”
      苏老说,当年毛泽东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鼓励当时年仅16岁的郝建秀(青岛人,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好好学习,和大家一块干”;他教诲王保东(茌平人,曾任毛主席警卫员)“今后没有文化可不行,要好好学习”……1958年,苏老作为一个“大青年”也感受到了他那慈祥笑容的温暖和亲切的关怀。苏老动情地介绍道——
      那年8月,苏毅然在安徽省委任候补书记,他有幸参加了中央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期间,安排了戏曲晚会。那天他吃过晚饭后,来到大礼堂看戏,进了门才发现,里面的座位上已经坐满了人。他从后往前一排一排地找空位置,当找到前几排时,发现了4个空座。当时,他没有多想就走过去坐了下来,心里还想,这可能是谁有急事走了,空出的座。但他刚刚坐稳,就看见毛泽东、汪东兴、叶子龙、江青向这边走来。他忽地想起这可能是给他们留的座位,马上要起身离开。但毛泽东已走到他跟前,示意他坐下,并让江青到后面去找位置。
      此时,他在左侧挨着毛泽东坐下,紧张地出了一身汗。过了一会儿,戏开演了,是河北梆子《沉香救母》。但他的心还是扑扑乱跳。毛泽东似乎看出了他有些紧张,便转过脸来微笑着和他闲聊起来:问他是哪里人?工作怎么样?说了一会儿话,他还是平静不下来。毛泽东又说:“你知道《沉香救母》的故事吗?”他回答说,不太清楚。于是,毛泽东耐心给他讲道:“传说呀,华山之上,恶瘴时起,伤害生灵。三圣母常以宝莲神灯排除瘴雾。采药人刘彦昌敬仰圣母之德,圣母爱慕刘彦昌济世之行,遂缔结良缘。三圣母之兄二郎神闻之,横加干涉,被圣母用神灯逼退。一年后,圣母生子沉香。二郎神乘圣母欢度生子百日,命哮天犬盗去宝莲灯,擒获圣母,压于华山之下。沉香被霹雳大仙救去,授以武艺,十五岁时,大败二郎神,斧劈华山,救出圣母……”
      他们脸对着脸,中间的距离仅仅十几厘米,苏毅然看到毛泽东红光满面,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故事讲完了,毛泽东又说:“年轻人要多学些历史知识,然后用所学的知识为人民干事儿!”当时他感到,毛泽东像一位老人在谆谆教诲自己的孩子,那么亲切——这可是我们的伟大领袖呀!他激动地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苏老说到这里,眼里也含了泪:“‘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这是对主席多么真实生动的描述呀!”
      说着,苏老轻轻地哼唱起了《东方红》。
      
      主席有些气愤地说:“又在瞎指挥!”
      
      苏毅然最早见到毛泽东是在延安。他1936年10月至1939年1月先后在延安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后来任总支文书、收发科长。在此期间,他经常见到毛泽东,感受到伟人的另一种魅力。
      他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作报告。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每个共产党员和坚决抗日的革命者,应当立即完成一切准备,随时出发到抗日战场上去……”毛泽东挥动着有力的手臂,宏亮的声音在会场上回荡,当时让人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后来,苏毅然到了中共北方局社会部和晋察冀社会部等地方工作,毛泽东在延安作报告时的声音时时在耳边回响,催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之中……
      “我在全国解放后,见过毛主席5次,都是汇报工作。我最难忘记的是1965年那次。是主席南巡,指定要我们汇报‘小三线’建设,也就是准备打仗时坚持后方根据地的建设。那次汇报的时间最长,聆听主席的教诲最多,主席宽阔的胸怀里,那颗赤诚的为国为民之心让我感动!”苏老说着,靠在沙发上沉思了一会儿,讲了那次难忘的汇报——
      1965年11月13日,毛泽东去南方视察途经济南。谭启龙、杨得志、袁升平、苏毅然、刘秉林接到通知,毛泽东要听取他们关于山东年景、“三五”期间山东工作重点以及“三线建设”、军事工作等情况的汇报。他们赶忙来到火车站,走上了停在那里的一列火车。苏毅然还带了一张山东“三线建设”的地图。
      等到一个车厢里,毛泽东向他们打了个招呼后,开口就问:“山东今年的年景怎么样?是不是还是5个(丰收区)包4个(灾区)?今年全省共收了多少粮食?”谭启龙回答说,今年的年景不错,虽然遇到了大旱,但粮食总产可以达到125亿公斤,去年是114亿公斤。看得出毛泽东比较满意,又问了山东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后说:“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有两条,一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我们无论进行什么工作,都要采取这两个方法……”
      说到这里,苏老说,现在回忆起主席的这些话,仍觉得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记得,当时主席接着又问:“你们山东的后方在哪里?”苏毅然回答说,在沂蒙山区。
      说着苏毅然和杨得志把地图摊在了地毯上,主席边看地图边问,你们的“小三线”建设大体在什么位置?离胶济路有多远?敌人进来了怎么办?苏毅然都一一做答。
      毛泽东面对地图深思了一会,似是自言自语:“这个地方好,敌人是不容易进来的。”
      他们在汇报到山东已试制出半自动步枪时,毛泽东语气坚定地说:“将来真的打起仗来,不要靠中央,要自力更生,中央既没有粮,也没有布匹,现在还有点枪炮,打起仗来枪炮也没有了。我们历史上,就是抗美援朝、中印边界冲突这两次靠后方供应了点枪炮。真正打起来,中央什么也没有,只有发号施令!”
      接着毛泽东又让苏毅然汇报山东“三线建设”的有关情况。他听完汇报,明确指示:“要争取快一点把后方建设起来,把大、小‘三线’搞起来。如把后方建设起来,而敌人不来了,浪费不浪费?我看没有什么浪费的。粮食储存一些,有好处,反正要吃。棉布存一点,也反正要穿。枪炮、子弹如果用不着,就当废铁用。挖洞不过用了点劳动力嘛!”
      后来,他们又向毛泽东汇报了山东的钢铁、粮食生产。主席说:“打起仗来,没有粮食是不行的。打仗要有饭吃,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占领了延安,我们退出延安,在山里转,还有饭吃,有粮食,有酸菜。后来,我们一个旅一个旅地消灭了它,它就不要延安了,我们也解放全国了!” 当主席听到,济宁由于实行了稻改,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达到3·5亿公斤时,高兴地说:“这很好嘛!” 
      毛泽东历来重视对水的治理和涝洼地的改造。当我们汇报汶河治理时,主席风趣地说:“汶河分流南北,北会黄河,南入长江,‘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呀!”
      毛泽东还向我们了解了山东多种经营的情况。当我们提到有些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急躁情绪,贪多、贪大、求快时,主席有些气愤地说:“又在瞎指挥!”
      当时毛泽东的这句话,言词不多,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却相当深刻。由此看出,毛泽东对于那种急功近利、盲目蛮干的主观主义工作作风是何等的厌恶!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后来他们才了解到,从他们汇报这天起到当年11月19日,毛泽东在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视察的过程中,都反复强调要做好备战的准备,强调打起仗来不要靠中央,要靠地方自力更生。毛泽东之所以十分关注备战和“三线建设”的情况,是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以及他一贯的战略思想紧密相关的。毛泽东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奋斗了大半生,他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捍卫者,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英雄。
      采访结束时,苏老用颤抖的声音动情地说:“毛主席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的人格魅力仍然在召唤着我们,感化着我们——我们钦敬他,思念他!”
      
      □ 文/本报记者 杨润勤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