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冷静看待当前的物流热?物流企业如何与中小企业对接?物
流企业之间怎样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今年年底中国物流业面向外资开
放后,如何与国际物流大鳄共舞?政府在发展和规划物流过程中,扮
演怎样的角色……
围绕着这一个个问题,6月3日,在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技展会重
要板块之一的现代物流与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上,素有“第三利润源泉”
之称的现代物流,受到参会人员的格外关注。
“点高面低”
提起现代物流,在我国出现不过七八年的时间,现在却成了一个
时髦的称谓。近几年来,物流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争先亮
相,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物流王国”。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说,现代物流作为先进的组织方式
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
的另一个重要利润源泉,即“第三利润源”。
香港招商局集团副总裁胡政认为,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与
国际上先进的物流企业相比,从经营理念、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
管理手段、运作模式和服务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当前物流企业
数量虽然众多,发展却很不平衡。
青岛市经委副主任、市物流协会会长王宇礼说,青岛物流企业在
发展过程中,存在“点高面低”的现象,许多中小物流企业在软硬件
上还亟待提高。因此,在未来竞争中,一方面“点高”的企业要向马
士基等国际物流公司看齐,真正成为可以给跨国零售采购商提供全球
范围服务,在全球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的“大鳄”。另一方面在政
府引导下,整合中小物流企业,构建信息网络平台,使他们都能够享
受到现代物流企业强大的网络系统,能够更好地给客户提供服务。
IBM全球供应链管理咨询顾问林文彬说,今年年底,中国物流将
全面开放,物流公司将面临两大选择:合作或联合。企业要进行战略
变革,才能发展和保持优势。
产权主体多元化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保民博士说,
尽管中国的物流业在短时期内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
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缺陷。比
如,物流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发展,社会化程度低,产权主体单一;各
种审批制度冗长繁多,物流企业融资改组困难,导致专业化生产经营
的优势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备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
盲目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等。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体制性问
题使中国的物流业发展不能满足需要。
他认为,要进一步发展中国物流业,从根本上讲,要进行深层次
的体制创新,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流转顺畅、
方便快捷、经济合理、客户满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如何实现产权
主体多元化?李博士开出的“药方”主要包括八方面:吸引非公有产
权主体进行企业体制创新,对老国企脱胎换骨进行改造;引进外资外
商,通过引进资本转化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政策投资,主要指信托基
金、证券公司等;鼓励自然人投资入股;支持经营管理者持有股份,
而且持有大股;完善职工持股会;对知识、专利、技术、经营、管理
等各类生产要素实现相应作价;公有产权之间相互参股。
人才短缺
许多物流企业反映,人才短缺是当前制约物流发展的主要瓶颈。
青岛交运集团是一家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大型
物流企业集团,现在正处于转型期,急需高级物流策划人才。该集团
曾在人才市场上用30万年薪聘请物流高级管理人才,虽然选聘到了一
人,但是这人在理论上讲得头头是道,在物流具体操作时却是眼高手
低,“能说不会干”。
马士基物流(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诺说,未来几年中国物
流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物流人才会奇缺,在人才方面,马士基物流
在中国发展物流面临同样的挑战。不过马士基会主动地去准备工作,
像储存粮食一样储存培养人才。
现代物流需要现代政府
从国际上来看,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比较快,许多跨国采购公司
把目光投向山东和青岛,给物流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多经济空间。
青岛市副市长胡绍军透露,物流经济是青岛重点培育的新兴经济
业态和经济增长点,青岛决定建设成为沿黄流域的物流中心。
青岛要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除了市场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外,
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
李保民博士认为,青岛是一个名牌企业聚集的城市,进一步提升
这些名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而发展现代
物流的关键是要打造现代政府,没有现代政府就没有现代物流。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王德荣教授说,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需要
政府,各项政策的出台主要靠政府,现在的紧要问题是政府为物流服
务、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政府投资建设过硬的基础
设施条件,搭建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在信息网络建设上
进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