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10月25日讯 (记者 余梁) 10月25日下午,皖鲁经济技术合作活动铜陵市新闻发布会在济南玉泉森信大酒店举行。中共铜陵市委副书记唐世定和铜陵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张志强等向与会记者介绍了铜陵市的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及与山东合作的前景等情况。唐世定表示,此行的目的是“学习、合作、招商、展示”,主动服务和融入山东经济,努力促进共同繁荣。
唐世定介绍说,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被誉为“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现辖一县三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2003年末总人口7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39万人。铜陵市是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具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山水园林城市。铜的采冶始于商周,盛于唐宋,绵延3000余年而未曾中断,现存数十处采冶铜遗址和大量的青铜文物。铜陵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在刚刚结束的“CCTV中国首届魅力城市”评比中当选提名城市。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青铜文化源远流长。铜陵素有“八宝之地”的美称,境内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其中,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石灰石、黄金和白银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
铜陵是全国重要的铜工业基地,铜经济是铜陵的第一产业。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铜冶炼企业即诞生于铜陵,目前已经形成了采、选、炼、加工成龙配套、相对比较完整的铜产业链,2003年铜及铜加工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8%。铜产量24.3万吨,居全国第1位,并有2个品牌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铜陵有色公司是上海金属交易所会员单位,也是全国有色系统惟一进入工业企业百强的企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铜陵就先后引入山东、长三角、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投资近30亿元。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国家跨国公司合资开发铜材深加工项目,建成了全国有色金属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金隆铜业有限公司和电解铜——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无氧铜材——铜线——特种漆包线、电解铜——电子铜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系列铜管等四条铜产业链,产品分别为信息、家电、电力等产业配套。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特种漆包线生产企业,生产的特种漆包线专门用于冰箱和空调压缩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铜陵是国家级“火炬计划”电子基础材料基地,电子工业是增长最快、效益最好的产业之一。主要电子企业均是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3家上市公司。2003年,电子产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70%以上,利润占全市企业盈利总额的一半以上。
铜陵是全国重要的硫磷化工基地,精细化工也在不断发展。依托铜化集团公司,通过技术改造、项目扩建和结构调整等途径,铜陵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之一,并积极向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拓展。正在兴建的将于明年投产的60万吨磷胺项目,将进一步增强铜陵化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铜陵建材产业发展迅猛,是全国重要的水泥建材基地,正在建设的铜陵海螺三期工程总投资45亿元,2005年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年产水泥熟料1200万吨、水泥210万吨的生产能力。
铜陵还十分重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有“铜都铜业”、“铜峰电子”、“三佳模具”、“精达电磁线”、“六国化工”等5家上市公司。
铜陵还具有区位、交通等诸多优势。铜陵临江近海,居于上海和武汉之间的中心点,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长江黄金水道使它与南京、上海紧紧相连。铜陵交通便捷,东西、南北两条国道在此交汇,沿江高速、合铜黄高速和铜九铁路、沪铜铁路使铜陵通达四海。铜陵长江大桥是八百里皖江(长江安徽段)第一桥,铜陵港已为长江十大天然良港之一,铜陵口岸为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
此外,铜陵城市化率高达到50%以上,是安徽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培养和造就了10多万产业大军。这些技术熟练、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成为铜陵对外招商引资的一个“亮点”。
铜陵与山东之间的互补性和经济联系已越来越紧密。山东在大力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梯度转移,需要内地提供大批质优价廉的工业原材料,也需要拓展内陆市场。而铜陵则抓住机遇,主动融入山东经济,并与许多企业开展了广泛交流和密切合作。仅在本次皖鲁经济技术合作中,山东与铜陵初步确定的签约合作项目3个,总投资为4.93亿元,其中,铜陵市铜化集团公司与山东平邑“石膏板项目”合同,总投资1.2亿元;铜陵城投公司与青岛金通达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信息公用地下管网建设项目”合同,总投资3.7亿元;山东投资者投资铜陵国秀园艺公司,总投资300万元。此外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等还将与山东企业签署7个贸易合同,总金额为2.39亿元。
铜陵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张志强介绍了铜陵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状况。他介绍说,铜陵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各类经济园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载体,其中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到2003年底,已有188家企业进入区内,完成投资总额达68亿元。2003年,全市实现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03亿元和10.7亿元,人均GDP为14591元。今后, 铜陵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建设现代工贸港口城市,塑造中国山水铜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努力扩张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铜陵市经贸代表团今后几天将参观泰安、烟台等城市,并在青岛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招商项目恳谈会,共选择了60个招商项目向山东企业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