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浙江出台四大措施 确保电力顺利迎峰安全度夏  

发布日期: 2005-06-24 11:01来源: 编辑:曲涛

       

      浙江在线杭州6月23日消息(记者何德军报道)??“从总体情况看,今年电力供需矛盾较去年略有缓和,但夏季用电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将同舟共济,全力以赴,确保电力迎峰度夏工作顺利进行。”今天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全省电力迎峰度夏新闻发布会上,省经贸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沈陇声这样告诉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省电力公司的负责同志还通报了今年夏季全省供用电形势。

      六大新组,奋战“高峰”

      近年来,我省通过签订“责任状”制,对项目进行跟踪督促,加大协调力度,确保电力建设目标如期完成。今年以来,已投产的统调发电机组106万千瓦,包括嘉兴二期3号机60万千瓦,温州三期5号机30万千瓦,金华燃机5、6号机16万千瓦。在7月15日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预计有可能再投产53.9万千瓦发电机组,主要是半山天然气1号机39万千瓦、台塑2号机14.9万千瓦。

      另据了解,全省统调电厂的电煤厂、港存量,从年初最低64万吨逐步回稳在目前160万吨左右。1-5月全省外购电139.1亿千瓦时,最大外购电力达641.4万千瓦。

      九级错峰,保证有序用电

      沈陇声告诉记者,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有序用电工作,不断完善指标分配方案,落实错避峰任务。

      根据今年供用电特点,我省提出九项工作要求,制定100-900万千瓦的九级错峰限电方案。针对时段性和季节性缺电情况,分别提出具体的错峰限电措施;及时修订省统调用电指标分配办法,设立高峰和低谷两个用电指标分配系数,鼓励生产企业错避峰;对多用低谷电量的地方,按一定比例奖励高峰电力;对承担有序用电任务的两部制电力用户,试行电费补偿。为实现“停机不停线”,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并给试行电费补偿提供技术保障,在全省加快推广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要求6月底前全部完成315千伏安用户的安装工作。

      四项工作,确保安全度夏

      当前,我省处于梅雨汛期,气温比前期明显升高,用电需求显著上升。出梅以后,炎热高温天气会马上来临。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沈陇声指出,在全省统筹安排下,经贸委等相关部门将全力做好四项工作。

      强化网厂协调,千方百计增加电力供应。电力部门挖掘供电潜力,增强自身的电力供给能力;电力企业加强设施维护,电网公司精心安排运行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机组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组织外购电力,增加电力供给。

      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切实做好有序用电工作。在电力短缺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有序用电是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稳定供用电秩序。在高温酷暑最困难的时期,切实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放在优先位置。坚持有序用电和有效用电相结合,鼓励和引导电力用户科学用电、有序用电、节约用电。

      加强电力安全管理,做好应急措施的落实工作。目前,省级电力安全应急预案已基本编制完成,将在适当时机开展事故处理应急演习。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序用电工作常态机制。健全各级政府有序用电检查组织机构,逐级落实,职责明确,发挥有序用电“自治”、“自律”组织的作用。省级有关部门将加大对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保障情况的检查和督促。

      两大关怀,惠及电力用户

      日前,省经贸委和电力公司联合下发关于有序用电的《意见》,“损失少、影响小”成为有序用电的新原则。今年,我省根据供用电形势的特点及时作出了调整,要求各地根据时段性、季节性缺电的特点,在工作思路上要做到有序用电与有效用电相结合,既做到高峰用电紧张时不超用,又能实现低谷用电宽裕时不少用。我省电力系统将通过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相融合,优化利用好有限的电力资源,最大程度减少缺电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闻发布会上,沈陇声还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回答本网记者的提问时,沈陇声说:“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省采取有序用电的政策,省内的各企业都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各地的政策也都较为透明、公开、公平,大多数企业能理解和自觉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外资企业、当地出口大户、纳税大户和重点企业实行一定的政策倾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缺电对他们带来的影响。”沈陇声还特别指出:“无论是外国在浙投资企业,还是港澳台资企业,在用电政策上,都是一视同仁的。”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