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局下属公司副总经理挪11亿诈骗1.6亿被判无期
一个清华大学毕业的农村娃;一个中国气象局下属公司的副经理;一个在短短6年时间里赤手空拳打造出北京福尼特家具城、福尼特工贸集团等十余家企业的“商业奇才”;一个持有十余张身份证、潜逃4年多仍“生财有道”的通缉犯…
…刘付臣49年的人生轨迹如此潮起潮落。
9月27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风云卫星气象科技总公司技术开发二部原副经理刘付臣挪用、诈骗资金13亿余元案一审宣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刘付臣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不愿圈子里的朋友知道自己的底细,以免因为没有背景而被人看不起。”
1956年,刘付臣出生在河北省邱县大寨乡一个普通家庭。毋庸置疑,他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孩子,1975年刘付臣考上了清华大学绵阳分校,成为当地鲜有的大学生,三年后他毕业分配到中国气象局工作。
在知识稀缺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刘付臣在中国气象局无疑是受到重视的,很快他就被任命为小领导,负责一个部门,这让出身农家的刘付臣心里非常满足。平淡的生活转眼就是十几年,这期间刘付臣娶妻生子,日子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温馨舒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世界的巨变冲击着每个人的神经,看着平时并不出色的朋友下海后呼风唤雨大把赚钱,刘付臣心里开始“长草”了。他暗下决心:“好汉子不挣死钱,我一定要出人头地!”
那时北京的IT业刚刚兴起,中关村也刚开始“火”起来。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着强烈好奇心的刘付臣总爱在业余时间去中关村转悠。1992年的某一天,刘付臣无意中转到人民大学附近的一家华兰德电脑公司,就进去随意咨询一些电脑知识,一个叫李雄章的业务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两人相谈甚欢,一见如故,从此刘付臣一有空闲就跟着李雄章跑业务,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时隔不久,李雄章承包了北京市雪花冷冻箱厂劳动服务公司下属的雪花电脑公司,刘付臣也过去“帮忙”。刘付臣颇有心计,一开始他就以“刘平”的名字在中关村出现。他这样解释:“开始怕单位知道自己在外经商,也不愿圈子里的朋友知道自己的底细,以免因为没有背景而被人看不起。”
1994年初,李雄章因与冰冻箱厂劳动服务公司产生矛盾而决定离开,刘付臣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立即以每年上交3万元的条件接手了雪花电脑公司。就是这家小小的电脑公司,开启了刘付臣生活中的另一扇大门,他的世界从此全部改变。
这时的刘付臣,身为十余家企业的幕后老板,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1994年下半年,刘付臣认识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男子——关荣华。在去昆明的火车上,刘付臣与睡在上铺的关荣华结识,两人一见如故,谈天说地,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关荣华很有商业头脑,精明过人,早在美国有了自己的公司。二人回京后密切联系,准备联手干一番大事业。
此时的雪花电脑公司经营开始走下坡路,平时只能靠出租公司多余的办公用房维持开销。一天,刘付臣无聊地翻阅着公司账本,为资金拮据而犯愁忽然,账本上一笔笔的房租收入让他灵光一闪:去城里搞房屋中介一定不错!
此念一生,刘付臣立即行动。他把第一个目标锁定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办公楼,没想到租下来不久,办公楼就顺利地高价租出去了。初尝甜头的刘付臣心里有了把握,紧接着他又租下了北京广播器材厂的一片厂房,开办了福尼特邮币卡市场、福尼特家具城……
1994年底,刘付臣没办理任何手续就离开了气象局,他要招兵买马,注册自己的公司,“专心”经商。从1994年年底开始,到1998年9月因涉嫌诈骗公款、挪用资金东窗事发,刘付臣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用别人的名义共注册了10家公司。其中,北京志东科贸有限公司、北京东晔通讯电子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刘付臣的岳母;北京中爵图视广告中心的法人代表是早年就跟随他的雪花电脑公司会计王凤荣;北京福尼特科贸有限公司、福尼特工贸集团、福尼特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就是他的知音关荣华。这个时期的刘付臣,身为十余家企业的幕后老板,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1996年,刘付臣操纵的十余家公司都在“正常运作”。但要想做任何项目,启动时都需要雄厚的原始资金支持,要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谈何容易?
在经营雪花电脑公司的时候,刘付臣通过当时冷冻箱厂的一位领导认识了光明信用社的几个主任,从几十万元的贷款业务开始,刘付臣慢慢结交了一些金融界的“朋友”,了解了一些金融知识,同时也敏感地察觉到一些法律漏洞。刘付臣知道,靠正常的贷款业务很难满足自己目前庞大的资金缺口。怎么办?刘付臣日夜忧心,终于横下心走出一招“险棋”。
他决定,这招“棋”先从北京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小西天证券交易营业部开始。
1994年,刘付臣的公司在小西天证券部购买过一些国债,因此他结识了营业部总经理史新纪、副总经理晏宇庆(二人均已判刑)。1996年4月至9月,小西天证券部将面值1.98亿余元国债的销售款提供给刘付臣使用。到了还款的时候,刘付臣没有还钱,而是将史新纪、晏宇庆约出来“吃便饭”。一番推杯换盏之后,刘付臣趁大家脸红耳热之际,说出了自己的“锦囊妙计”:由刘付臣为小西天证券部介绍客户购买国债,获取的资金用于归还刘付臣的欠款。为了表示合作的“诚意”,刘付臣允诺,高出规定利息的部分由自己支付,另外再向证券营业部支付1.5%至2.5%的“手续费”。这个计划得到了一致通过,从此双方开始了“愉快、友好”的合作。
与小西天证券部相比,光大银行的冯军无疑更具“魄力”。
1997年3月至1998年6月,长袖善舞的刘付臣开始大玩“金融游戏”。他通过朋友、朋友介绍的朋友等种种渠道为小西天证券部招揽“生意”。允诺给付的高息起了明显作用,一年多的时间,先后有10家客户到小西天证券部购买了3.57亿余元国债。
史、晏二人见证券营业部的“业绩”突出了,心情也大好,立即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使用虚假账户,将上述国债中面值人民币790万元的国债从小西天证券部提出交给刘付臣使用;将客户认购的其余国债及委托保管的国债用于国债回购,以此方式拆入资金共计4.34亿余元,其中4.19亿余元交予刘付臣使用,分别用于归还刘前期使用的钱款和支付高息等营利活动。
1998年6月至9月,小西天证券部内已没有刘付臣介绍的国债客户可用于国债回购,但刘付臣仍向史新纪、晏宇庆要求使用资金。好友有困难,史、晏二人绝不会袖手旁观。两位“热心人”思谋过后,决定擅自动用在证券营业部开户的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的国债存券9000万元,通过北京陆通行经贸有限公司等单位账户,仍以国债回购方式,拆入资金1.01亿余元,并将其中8821万余元挪出给刘付臣使用。
有了成功“操作”小西天证券部融资的经验,刘付臣的胃口更大了。他紧接着盯上了光大银行。
1997年6月至1998年8月,刘付臣找到时任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行长助理、光大银行北京翠微路支行筹备负责人的冯军“共谋大计”。此次聚会的情景与上次如出一辙:由刘付臣以支付高息等手段介绍客户到冯军所在的银行办理存款,之后再由冯军将这些存款挪给刘付臣使用,由刘支付高出利息部分……
与小西天证券部相比,光大银行的冯军无疑更具“魄力”。他手脚利索地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北京市总工会等30余家单位和个人在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及翠微路支行的40余笔存款中的6.63亿余元,转至刘付臣控制的单位账户上,供刘付臣购买天津市南方科技广场、承租和购买北京市京都商业中心等。案发后尚有4.77亿余元未归还。
既然做了“朋友”,就要将朋友的价值尽可能全部挖掘出来。精明的刘付臣做到了这点。
他找到老友史新纪、晏宇庆说,自己想从光大银行借款来归还欠小西天证券部的巨额资金,请他们帮忙。此时的史、晏二人有苦难言,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1998年5月至7月,史新纪、晏宇庆以小西天证券部的名义,为刘付臣在光大银行北京中轴路支行申请开具承兑汇票和贷款出具虚假的国债代保管凭证、协议及保证书、承诺书等提供担保文件。拿着这些文件,刘付臣以自己公司的名义,分别与该行签订了银行承兑协议和借款合同,骗取钱款共计1.65亿元。
有了证券公司、银行做“后台”,刘付臣在前进的路上步子越来越大,一次次运作起大手笔的项目来:1996年下半年,刘付臣与北京市商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金额为4亿元的租售合同,开发马甸桥附近一座商务大厦;1997年上半年,刘付臣欲以1.2亿元收购天津华洋大厦;1998年4月间,刘付臣又欲用1.1亿元收购北京龙德行大厦……
警方从他随身带的行李中搜出31张不同号码的手机卡、十余张身份证。
1998年9月,光大银行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刘付臣贷款担保不实,随即通知刘进行核实。心虚的刘付臣知道事情败露难以自保,立即携带20万元现金,开着他的凌志车连夜外逃至石家庄。
刘付臣的出逃引起了银行的怀疑,立即追查相关人员,冯军、史新纪、晏宇庆很快被有关部门立案审查。
逃到石家庄的刘付臣,安顿下来后整理思绪,决定继续做生意。虽然此时抓捕他的通缉令已经遍布全国,但他可不是个安于“平凡”的人。他花10万元钱用假身份证购买了河北艺术学校东泰酒楼,注册了石家庄市东泰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经营。
在经营酒楼赔钱后,他又向银行贷款,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河北正定一次购买了20辆帕萨特、奥迪A6等中高档轿车,出租给朋友的公司,自己坐收租金。他的生意经是:“用银行的钱买车,再让车给我挣钱,这叫借鸡生蛋……”
在刘付臣潜逃的4年多时间里,公安人员的足迹踏遍全国20多个省市,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抓捕。而精明的刘付臣也有很强的反侦查能力,他不但制作了十几张假身份证,还先后用了几十个手机号码逃避公安人员的跟踪。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2003年2月中旬,刘付臣潜回北京,向昔日的老搭档王凤荣借钱。2月13日,刘付臣与王凤荣及其夫在昌平区回龙观金山城酒店吃饭时,被公安人员抓获。警方从他随身带的行李中搜出31张不同号码的手机卡、十余张身份证。
2005年9月2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对刘付臣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判处刘付臣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作者: 吕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