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中断30多年再启动 中国重燃制造大型飞机的梦想  

发布日期: 2006-03-09 20:42来源: 编辑:侯海花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韩洁 姜雪丽 钱春弦)中国中断了30多年的制造大飞机梦想有望在新的五年规划中得以启动。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启动大型飞机研制项目。这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首个大飞机制造项目——“运十”下马后第一次公开宣布要造大型飞机。

        新中国的历史上,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实施,曾经对整体提升中国综合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表示,发展大型飞机的决定将同样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赋予更深厚的“质”的内涵,对于国家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拉动相关产业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所谓大型飞机,主要是指150座以上的干线飞机,最大航程在4000公里以上,起飞重量在30吨以上,是民航使用最广泛的主力机型。

        目前研制大型飞机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关志东说,尽管中国自行研制大型飞机的道路可谓任重道远,但具有可行性。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发展大型飞机的良好的技术基础,又有好的国际环境,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自己造飞机的梦想。

        中国早在1970年8月就开始自主研制举世闻名的“运十”大型飞机,仅比欧洲的空中客车起步晚两年。10年后,“运十”首飞成功并获得了海内外航空界的一致赞誉,至今堪称中国航空工业的经典之作。    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运十”项目最终黯然下马。原中国航空部飞机局局长胡溪涛曾表示:“如果‘运十’没有被迫停止开发,也许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工业大国了。”

        中国现在已成为美国以外全球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过去5年航空客运量激增95%。波音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价值2130亿美元的2600多架新飞机,其中大型客机占绝对多数。

        面对大蛋糕,海内外航空界人士认为,中国造飞机最便捷的道路是从支线飞机起跑,同时在大型干线客机上,通过与世界主要航空工业体的合作,最终实现“自主研制大型飞机”的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从多条线路着手研发载客量较少的中小型客机。2005年底,中国首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航程喷气支线飞机ARJ21全面转入试生产,并有望于2008年投入航线使用。这个中国花费了50亿元研发出来的飞机已获得41份定单,被视为中国民用飞机制造的“起跑线”。

        此外,中国自行研制的另一种中型支线客机“新舟60”也在去年底正式交付第三架给津巴布韦,另外还有其他国家订购了20架这种飞机,标志着中国国产支线客机出口实现了批量化。

        在中国航空工业全力以赴研制里程碑式的支线客机的同时,中国也通过与空客、波音等国际飞机制造商的技术合作逐渐参与到全球性的大型客机生产线中。    从1980年美国麦道公司与中国合作建立第一条大型客机生产线,到今天空客宣布在中国设立A320飞机总装线,20多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不断向国外先进飞机制造公司学习的全过程。

        当世界各地的游客乘坐空中客车飞机在天空飞行时,他们可能并未想到,欧洲人引以自豪的空客飞机有四分之一零部件是中国制造的。同样,全世界有3500架正在运行的波音飞机采用了中国制造和组装的零部件,约占波音全球机队的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引进了欧洲的汽车生产线,用1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敲敲打打”向世界汽车大国的飞跃。如今,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将在更加庞大的飞机制造业中重演。

        “希望有一天,国航的飞行员能驾驶国产的大型客机飞翔在五湖四海,”中国航空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家祥的话道出了中国航空人的心声。(完)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