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中国武警部队五一将换新装并配发迷彩服(组图)  

发布日期: 2006-04-05 07:02来源: SRC-132 编辑:刘贇

        

    中国武警部队五一换新装并配发迷彩服(组图)

    这是4月3日拍摄的身着武警部队士兵常服的男兵,左为05武警士兵夏常服,右为87式士兵常服。

    中国武警部队五一换新装并配发迷彩服(组图)

    这是4月3日拍摄的身着武警部队士兵常服的女兵,左为05武警士兵夏常服,右为87式士兵常服。


    这是4月4日拍摄的身着05系列夏迷彩服的武警官兵,右为警官、左为士兵。


    武警05系列夏迷彩服采用数码迷彩,并织入涤长丝加强筋(4月4日摄)。

      武警士兵五一换新装 男兵更挺拔女兵更飒爽

      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张东波、王东明)继三军士兵常服换装后,武警士兵在今年也将穿上仿毛面料常服。新华社记者4日从武警总部了解到,从5月1日起,武警部队士兵将统一换发05武警士兵夏常服;12月1日起,换发05武警士兵冬常服。

      05武警士兵常服的颜色、服饰与现行着装的87式士兵常服基本相同,肩、领、腰等局部作了调整。臂章改为缀订式。面料由“的确良”“涤卡”改为与三军士兵常服相同的仿毛哔叽。

      武警总部4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了队列汇操,展示了05士兵夏常服。到武警总部办事的戴庆明正好赶上了这一活动,他告诉记者,“武警士兵穿上新常服,看上去很合身。男兵显得更加挺拔,女兵更加英姿飒爽。”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武警总部后勤部军需物资部助理员翟赋明告诉记者,与以前相比,05士兵常服成衣胸围、腰围、臀围加放量明显缩减,整体板型变瘦。同时,胸腰落差趋于明显,服装更加适身合体,也突出展现了男性肩宽腰细的“倒三角”健壮体型和女性柔美的身体曲线。

      05武警士兵常服换发后,士兵在服役期内配发夏、冬常服各1套;士官配发05武警士兵冬常服,夏常服改发警官夏常服;学员参照士官标准执行。

      据武警总部后勤部军需物资部部长杨仁和介绍,这次换装,以“美观、实用、大方”为原则,兼顾国人着装习惯和经济水平。武警87式士兵常服的成本在50元左右,05士兵常服的成本为140元左右。前者看起来便宜得多,但使用寿命短,消耗大,相比之下经费增加的幅度不大。而武警早在2003年就着手准备换装,87式士兵常服同时停止生产,转入利用库存。经过两年的消耗,87式士兵常服的库存已经很少。“所以,也不必担心造成浪费。”

      武警五一配发迷彩服

      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张东波、王东明)新华社记者4日从武警总部了解到,从5月1日起,武警将为官兵配发05系列夏迷彩服。

      武警在1998年后取消了87式迷彩服,替换以现行的01式作训服。目前,只有部分武警特勤分队还在使用迷彩服。05系列夏迷彩服配发后,87式迷彩服和01式作训服将不再使用。

      05系列夏迷彩服采用通用数码林地迷彩和涤棉材料,上衣为下摆收束的茄克样式,迷彩作训服比迷彩服增加了护肘、护膝和护裆。迷彩纹样颜色由深绿、浅绿、棕、黑4色组成。

      05系列夏迷彩服由警官夏迷彩服、警官夏迷彩作训服、警官夏迷彩帽和士兵夏迷彩服、士兵夏迷彩作训服、士兵夏迷彩帽6个品种组成。警官上衣的前襟采用暗排系扣设计,士兵上衣前门则采用明门襟暗拉链设计。迷彩帽为棒球帽样式,将官为朱红底金色编织帽饰带,警官和士兵分别为朱红底黄色和银色刺绣环纹帽饰带。

      据武警总部后勤部军需物资部助理员翟赋明介绍,与01式作训服相比,05系列夏迷彩服的职业特点和功能性更加突出,设计更加人性化。

      05系列夏迷彩服透气耐磨,抗撕裂性能明显提高。迷彩帽的帽檐,由原来的水平形状改进为弧形,更符合人体头型并有利于遮挡阳光。上衣取消了腰部的口袋,主要考虑与携行背心和作战装具相配套。在迷彩图案设计上,通过数码林地迷彩提高了近距离可见光条件下的伪装效果,并通过防红外染料和整理助剂,使迷彩图案具备防近红外侦视功能。在结构上,板型中度宽松,较好地解决了运动性和舒适性问题。(完)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