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被告书记”袁志诚的情怀:为民受屈永远无悔  

发布日期: 2006-06-22 07:06来源: 编辑:周传金

        ——记四川古蔺县桂香村党支部书记袁志诚

        四川省古蔺县护家乡桂香村地处云贵川交界的大山深处,自然条件十分艰苦。1994年,袁志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桂香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600元增长到2005年的2200元。

        10多年来,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袁志诚被告了3次,被查了3次村民却更加信服他,“被告书记”成了全国劳模。袁志诚说:“当干部的,既要吃得苦受得累,还要不怕受委屈。只要把心交给了群众,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治穷治愚不惧难

        点亮山村致富灯

        桂香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峭壁林立,大大小小的坡地上散居着1000多人。1994年,袁志诚刚当党支书时,这里水、电、路都不通。

        通电是袁志诚运筹的第一步棋。没有资金,村民们自发筹集,袁志诚将自己做木匠、开商店的积蓄贴了进去。几经努力,村民们用上了电。袁志诚又自掏腰包为五保老人装电灯,替困难村民缴电费。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有一些村民怀疑袁志诚在拉电工程中赚了钱,唆使村民故意不缴纳电费,并把袁志诚告到了乡里。乡政府审查小组驻进桂香村,整整查了两天,结果还了袁志诚一个清白。

        查账风波使袁志诚意识到,贫穷的根源是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要想消灭贫穷,必须向村民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袁志诚开始张罗着第二步棋——办广播。

        没有资金,他关了自家商店,说服当小学教师的妻子把家里1.5万元拿出来。1994年10月村级广播室开播,夫妻俩既当播音员又干编辑。广播除转播中央台、四川台等节目外,夫妻俩还结合村情,办起了时事、法制、教育、科技4个栏目,深受村民喜欢。

        当年底,袁志诚又腾出自家最大的一间房子,置办课桌、黑板,购买书籍,开办桂香村农技校,让村民们来这里学习。

      一心修桥铺道路

        存款户变欠债户

        1995年春,袁志诚决心带领群众修桥修路,打开小乡村与外界的通道。

        路要通,须在100米高的悬崖上建一座大桥。“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干!”袁志诚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日以继夜地在工地奋战,终于在近百米高的深涧上修起了一座公路桥。为节省3000多元的图纸设计费,袁志诚集中群众智慧,选出以村民周朝仁为组长的建桥筹备组,自行设计和施工。经技术部门鉴定,大桥质量上乘,能承载10吨以上的卡车。

        经过艰苦奋战,一条18公里长的乡村公路贯通了,整个工程仅花了4万元。袁志诚还沉浸在喜悦中时,部分村民因投工投劳费没有兑现,又将他告到乡里。他们认为,这个工程上级肯定拨了款,袁志诚是有钱不兑现。乡里的调查组又来了,不仅弄清了事情真相,还做通了群众的工作。后来,这笔投劳折资费由县交通局以奖代补款解决了。

        当支书几年,袁志诚由存款户变成了欠债户,家里的新房修了8年多还未能完工。委屈的他想到了辞职。

        为民受屈终不悔

        一片真情换民心

        就在袁志诚将辞职报告交到了乡党委的时候,一场洪灾袭击了桂香村,袁志诚家的房屋被冲,他和妻子备了钢筋、水泥、木材准备维修。这时,村小学也变成了危房。见此情景,袁志诚放下了辞职的念头,也放弃了给自家修房的打算,决定先发动村民改造校舍。他将自己修房的材料拿给学校先用。那段时间,他连妻子的工资都搭上了。

        2001年,新学校建起来了。袁志诚计划给村民办的第三件事——建学校因洪灾提前做完了。

        没想到麻烦又来了。有村民说,袁志诚借修学校之机侵吞集资钱物,准备为自己修房用。为此,乡政府第三次派来了调查组。调查的结果再一次让群众心服口服:袁志诚不但没有挪用一分钱、一件物,倒是垫进了现金和物资约21300余元。

        真诚赢得民心,经过推举,2000年袁志诚被评为全国劳模。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袁志诚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学习教育和主题实践活动,健全了村内综治和调解机构,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桂香村人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记者 刘裕国)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