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经济

全国油价进入“6时代” 用油还是油改气?  

发布日期: 2008-07-01 15:27来源: 中新网 编辑:吴哲

         油改气市场存在多年,目前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私家车主再次开始关注油改气。部分城市经销商甚至提供油改气业务。那么油改气在我国的发展到底如何?油价不断上涨后它会成为私家车主未来选择吗?

      4S店提供油改气业务

      6月王先生准备购车时,我国油价出现了历史上最高的一次涨幅,幅度达到了20%,部分地区的98号汽油甚至已突破7元。 “当时曾经想放弃买车了,什么东西都在涨价。”王先生说就在他准备放弃买车计划时,经销商的一个消息让他重新有了买车的意愿。据王先生回忆,当时经销商说,可以提供给王先生一项油改气的业务,王先生只要支付一定的改装费用,就能将原本烧油的改为烧气的车。“经销商和我都算了一笔账,如果烧气的话,每个月可以节省300多元。”

      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初步统计,四川地区是油改气的核心地区,仅去年,成都地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就增长近30%,而且与以往成都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车都是出租车和公交车不同,此番大部分都是私家车。

      油改气面临众多难题

      据中石油天然气汽车开发中心高级工程师董杰介绍说,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油改气种类比较多,价格从1000元至8000元均有,技术上差别也非常大。

      虽然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上,油改气已经面临了革新,但全国各地发展程度不同。记者采访了成都、上海、江苏等地的经销商后发现,目前仅有四川地区的经销商提供油改气的业务,而其他省份目前经销商并不主动提出油改气。四川的经销商在采访时表示,如果要油改气,车辆的使用寿命会缩短,一般平均寿命只有5年。另外,私家车油改气后,也并非都是省钱省事:面对加气站排队、汽车售后服务等油改气车主遇见的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油改气正成为一个瓶颈。

      相关政策的不明朗也成了油改气难以发展的关键。据悉,要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汽车改装企业首先要获得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总局、相关省市场的技术质量监督局核发的机动车安装气瓶的资质,其次还要了解当地公安车管部门是否允许将燃油车改装为燃气车。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油改气的相关企业,主要的业务对象是公交车和出租车,对于私家车是否开放,政府相关部门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从节约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也许是将来汽车燃料发展的一种趋势。

      油改气利大于弊

      上海环宇汽车燃气设备有限公司是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从事LPG、CNG汽车燃气系统的公司,该公司的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油改气肯定会在未来有所发展,但是目前由于政策的不明朗,所以他们并不接受私家车主的改装要求,仅针对出租车和公交车的油改气改装。

      有专家表示,油改气对我国能源战略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原油60%依靠进口,国际原油的价格和供应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日益增大。而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截至目前,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43816亿立方米以上,年产量407.7亿立方米,大力推广天然气汽车,对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多元化都有重要意义。

      全国部分省市“油改气”现状

      上海:早在2001年之前上海就实行油改气项目,项目的目标群体是出租车。可在运行数年之后由于加气站较少,加气比较频繁等因素,不少原本油改气的出租车都改回“喝”汽油。

      南京:2006年,南京开始在出租车上推广油改气项目,但是严格执行私车不能改装的政策。

      成都:少数几个对私人车主开放油改气的地区之一。而近几年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在成都地区的油改气的价格也开始节节上升。据悉,在正规厂改装至少需3500元。

      重庆:从2005年开始,重庆范围内私家车就已经可申请油改气改装。

      广州:2003年下半年,广州市对公交车进行柴油改液化石油气,但由于5年来公交企业亏损严重,招来批评声一片。

      西安:出租车和公交车是烧气的主要车型,虽然有不少改装厂已经获得相应的资格但是对于私人车主是否能够油改气政策并没有明确表示。(许诚玮)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