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熊孩子偷拿2.9万充游戏币 商家称愿还1000多利润
2016-03-14 09:30:00来源:钱江晚报
杭州余杭的小江,是6年级的小学生,他瞒着父母,从家里先后拿了29000多元现金在一家便利店充Q币,为的是打游戏。小江坦言,因为家里经常会有一些现金,所以他看父母也没在意就拿到楼下充游戏币。 小孩买东西,大人觉得上当了,是否可以要求补偿呢?杭州余杭的小江,是6年级的小学生,他瞒着父母,从家里先后拿了29000多元现金在一家便利店充Q币,为的是打游戏。 在责怪自己管教不严的同时,母亲王女士对帮儿子充值的便利店也提出了质疑,认为便利店应该主动联系家长。对此,便利店老板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提醒。 钱包少了钱引起母亲注意 儿子偷买29000多元的Q币 王女士家住在余杭塘栖,儿子不到12岁。前不久,王女士无意中发现自己钱包里的现金少了很多。“过年时取出来准备用的,后来没用完,也没存回银行,就放在包里,那天我看了下,一下子少了7000多元。” 最后儿子小江承认,钱被他拿走了,买游戏币了。“就在我们楼下有一个便利店,儿子说就在那里买的Q币,而且不止一次了。” 楼上楼下都是认识的,王女士一查发现,儿子在便利店里的充值记录有146条。钱报记者看到,从1月份开始,小江就开始充值,一开始几十元,后来金额越来越高,几百元,甚至几千元。 小江坦言,因为家里经常会有一些现金,所以他看父母也没在意就拿到楼下充游戏币。“我主要就是玩两种游戏,一个叫逆战、一个叫CF。”小江说,他现在已经觉得很后悔,不该这样浪费父母的钱。 这件事上,王女士承认自己对儿子管教有问题,但她也认为便利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孩子这么小,你怎么能这样让他充游戏币?而且我们两家都认识,也很熟悉,便利店应该提醒我们大人一声啊!” 对此,便利店老板顾先生有不同的说法。“我特意问过小孩的,以前你充几十元,现在金额这么大,你爸爸妈妈知不知道啊?他说都知道的,你不用管那么多的,你放心好了。”顾先生说,他是去年上半年开始做充值业务的,小江喜欢玩游戏的事情,他的父母也都知道,起初也提醒过小江,后来他就没再把这个事情放心上,也没有再跟孩子的父母说。 顾先生说,自己是开店的,不可能孩子来充值,就不做小江的生意。 市场监管:商家有提醒义务 律师:跟未成年人做生意要留心 到现在,小江购买的29000多元游戏币,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王女士觉得,便利店对此有责任应该承担一部分。“我的意见是,我们家长有责任,但他也有责任,那就一半对一半吧。”顾先生表示对此不能接受,“我觉得我没有任何过错。” 为此,两家找到了塘栖市场监管所,不过调解并不顺利。顾先生提出把小江购买游戏币的利润还给王女士,总计1000多元,但王女士表示不满意。 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对于充值Q币,并没有明确要求审批和相关资质,但他认为便利店向小孩子提供这样的经营服务,并不合适,而且一次次这么多钱,店家有义务及时告知孩子的父母。 昨天,钱报记者也请教了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兰艳霞律师。她分析认为,小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多次成百上千元的购买游戏币,与他的年龄、智力并不相适应,孩子的父母甚至可以申请撤销这一行为。 不过,撤销的要求,有个前提:物品存在。但游戏币已经被小江消费了,通常法院会支持小江的父母承担主要责任,便利店承担次要责任。 鉴于此,兰艳霞律师也想提醒商家,做孩子的大生意,要取得其监护人或代理人同意。否则,很可能被认定交易无效。首席记者 李阳阳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田田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