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寻找平凡的幸福:农民左士清的幸福生活  

发布日期: 2012-10-24 09:10来源: 大众网 编辑:刘国栋

       

    坐在自家超市里,左士清乐呵呵的给记者谈起自己这些年的幸福生活。

    媳妇张文凤平时做点小菜在村里卖,一天能挣一二百。

        大众网枣庄10月23日讯(记者 刘国栋 实习生 张凯丽)农民一直和土地联系在一起,现在,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地维持生计的生活已经被新农村的幸福生活改写了,对于农民左士清来说,已经不是靠地吃饭讨生活了,种地只是顺带的事儿。
        结婚时候两间茅草房 如今变成两层楼
        整洁的柏油路,路两边还有绿化带,放眼望去深深浅浅的绿中间是一座座崭新的民居。有两层的小洋楼也有宽敞的大平房,过去的茅草屋已经没有了,就连瓦房也快成了老古董。这就是枣庄市中区永安乡天桥村,在这个新农村里,记者见到了咱们新时代的新农民。
        50岁的左士清是天桥村的老户了。这些年他看着天桥村越来越好,也深切的体会了这种好。
        “我们结婚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买了身衣服就娶回来一个媳妇。”左士清回忆自己结婚的时候用一身衣服就哄回来一个媳妇。1982年,他结婚的时候家里只有两间茅草房,家里老人还要住一间,家里也只有床、桌子、板凳等简单而必须的家具。
        “搁现在的小青年哪行啊,要盖房子,还要这要那。”左士清的媳妇张文凤告诉记者,现在家里的十几间房,就是儿子结婚的时候给盖的,婚宴、聘礼、首饰、衣服办喜事的时候一个也没少。
        “草房子没有了,瓦房也少了,都是楼房了,在咱村里随便找一户,那变化都是翻天覆地的。”说起房子,左士清感叹草屋变成了瓦房现在又变成了楼房,农民的生活也是一天上一个台阶。

    今年收棒子,左士清家里就出了一个人,四亩地的粮食就都忙活完了。


        “种地有补贴,看病能报销,现在做农民可是个幸福事儿。”
        “玉米棒子收完了,麦子也耩完了。地里没什么事了。”左士清说现在种地也是幸福的事了。
        4亩地,5口人,要在以前农忙的时候早上天不亮就要起床下地,中午忙的连饭都吃不上,累了在地头稍稍休息,一直劳碌到天要黑了才能回家。干活全是人工体力活,割稻是用镰刀割,锄地用锄头锄,效率很低,一家人要赶好几天,哪像现在,机械化了,轻松干活,省下大把大把的空闲时间。
        “现在都用机器了,收麦子有收麦机,割棒子有割棒子的,比以前强多了。”左士清开玩笑说只要指指自家的地,别被别人收了,就没自己什么事了。
        “我给你数落数落,你看现如今不用交皇粮了,也没有农业税了,你种地,每亩地还给补一百块钱,耕、种、收都是村子里组织机器干,最后还给补一半的钱。”左士清说自己是个幸福的农民。
        2006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延续20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就此终结;2007年,农村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学不用交纳学杂费了;2008年,全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农民看病贵、养老难的负担也大大减轻。
        “村子里60岁的老人有养老保险,还有低保。看病不出乡镇能报销90%。”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犯愁,左士清表示虽然现在的农村和城市还有差距,但是农民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左士清两口子告诉记者,现如今的幸福生活还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好政策。


        幸福还要感谢共产党
        “收的粮食吃不清,但是也不指望靠种地生活了。”种地是幸福,但更可喜的是农民已经不指望地了,有些通过土地流转,已经不种地了。
        “以前思想不开放,现在跟着社会赶。要是说现如今收入高,大家都幸福了,真的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政策好。”左士清告诉记者以前的生活比现在差远了。以前除了种地,他和媳妇也在乡食堂和水泥厂打过工,但是跟着别人打工总不如自己干。
        上世纪九十年代,凭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左士清和媳妇开了个小饭店,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开饭店6年攒了一些钱,给儿子娶了媳妇,又加盟了超市,现在一年很轻松就能收入十来万。
        “现在店都交给儿子了,我们就是帮帮忙。”地里不用忙,店里也没有多少事了,闲不住的左士清就接些红白事。
         “农村都是自己办酒席,实惠还好吃,活儿也不错。”张文凤表示左士清现在很忙,今天帮着操办喜事明天帮着操办白事的,村里人都喜欢找他,忙的时候一天能接四五个,就带着徒弟一起忙活。
        “你看我笑的就知道我幸福不幸福了。以前开饭店带的徒弟都开饭店了,主要在外面,回村了还来看看我。孙子也4岁了,就是皮点。”左士清介绍家里现在正在加盖房子,三辆车都没地方放,还有自己办红白事的家伙什。“等拾掇完了,我想再搞养殖,养点猪什么的。”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吃喝不愁,儿孙都在脸前,操办个红白事我也乐的忙活,现在身体倍棒,又能蹦跶,咱老百姓能不幸福吗?”媳妇张文凤边笑边说。
        新农村就是幸福村
        左士清只是在农村发展变化中受益的一个代表,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改变,天桥村的面貌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出门都是泥路,晴天出门都是扬的泥土灰尘,弄的一身灰;雨天就没法走,一踩一脚泥。”左士齐在天桥村做了20多年的村主任,对于天桥村的变化他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前的泥路变成了渣滓路又变成了柏油路。
        要想富,先修路。“路路通、户户通”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外面交流多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也就多了。
        “路通了,农业机械进来了,擎等着收。以前都用镰刀割棒子,再往家拉,现在地里两天就忙完了,有时间都出去做买卖了。而且种地不仅不用交钱还给补钱。”左士齐介绍说农民的收入也高了,楼住上了,车开上了,这在以前都是想不到的。“以前一进城就骑洋车子,别人都指着我们说,一看就是永安来的。现在基本家家都有车,大的小的都有。”
        “村民都很支持土地流转,下一步还要继续。准备做花卉产业。能再吸纳一部分劳动力。”左士齐介绍,现在天桥村的土地已经流转百分之三四十,每亩地一千元,流转谁的地就给谁钱。除了把土地流转赚钱,还可以到产业园去工作,越来越多村民不用外出闯荡,只需扎根于本乡本土,依靠智慧和勤劳,就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