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古城随笔

刘敬利:走进官桥看历史文化  

发布日期: 2012-10-09 14:50来源: 编辑:张永

       

        大众网枣庄10月9日讯(通讯员 刘敬利)官桥,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因孕育了古老的北辛文化而享誉四海;官桥,是山东省首批中心镇,因兴起了赶超的发展热潮而充满了生机。
        官桥镇位于滕州市南部,镇区面积64平方公里,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官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西邻104国道,东接济枣公路,京福高速、京沪铁路穿境而过,省市级公路纵横交汇,镇区设施功能齐全完善,官桥火车站年吞吐量过千万吨,是滕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物流集中地。
        群星璀璨的历史古迹
        官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0多处,其中国家级2处(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省级2处(前掌大商周车马坑遗址、西康留大汶口文化遗址),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文化名镇、文物大镇。
    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就在此聚居,引火烧荒,石木垦地,捕鱼狩猎,做陶制器,繁衍生息,开创了人类早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的北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前,夏商时期的妊薛国在西康留建立古城;三千年前,古薛国在这里崛起。境内的薛国故城遗址、西康留遗址、前掌大遗址的历史古迹,可以使我们找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赓续演进的足迹。
        北辛文化发祥地——北辛遗址
        北辛遗址位于官桥镇北辛村北部,距滕州市城区约28公里。遗址地处薛河故道南岸的高地上,三面临水,这里是丘陵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海拔高度127—131米。遗址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约130米,总面积为7.5万平方米。
        北辛遗址是196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沿薛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当时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片,推测其年代可能要早于大汶口文化。在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山东队与滕州市博物馆联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了一批灰坑、窖穴、墓葬,发掘面积共计2583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蚌器和角器。经碳14测定为距今7300—6300年左右,大约延续了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有着直接的承袭关系,是大汶口文化的源头,北辛遗址以其独特的文化面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
        北辛文化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包括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还有江苏淮北地区,甚至河北等地都有同时期的遗存。1992年,北辛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桥镇政府于1992年3月在遗址处建起了“北辛文化遗址”纪念碑亭。
        古徐州的首府——薛国故城
        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南约17.5公里,处于官桥和张汪两镇之间。其东依沂蒙余脉,山峦起伏,又西临独山、南阳两湖,地势开阔。城东300米为小魏河(原为薛河),城西及西北部有小苏河流过,城内东部有京沪铁路南北穿过,城中心有一东西向至城东部折而呈南北向的公路穿过,城内现有9个自然村落。
        现在的薛国故城,据地面调查,其平面基本呈不规则正方形。四面城墙迤逦起伏、各有曲直,保存基本完整。全部周长达10615米,南墙全长3010米,东墙全长2480米,北墙全长3265米,西墙全长1860米,现存城墙高出地面1~5米,底部宽30~50米,故城之内地势平坦,总面积约有6.8平方公里。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历代学人的考据,结合薛国故城内的狄庄和尤楼村南墓地屡屡发现铭有明确国族名称“薛”、甚至“薛侯× ×”(其中发现的“薛侯定”,就是《左传》定公十二年所记载的薛襄公)铭文的青铜器出土,因此可以明确的说:薛国故城东南角发现的小城就是妊姓薛国建筑于西周早期偏晚阶段、毁弃于战国早期的都城;目前仍然耸立于地面之上的大城则是战国早期偏晚阶段“齐灭薛”以后由田婴、田文父子增筑的田氏薛国之都。1988年元月,薛国故城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周贵族墓地——前掌大遗址
        前掌大遗址位于官桥镇前掌大村周围,为滕州市南部薛河中游地区,距市区约21公里。其东约3公里即为山间丘陵地带,其西为广袤的滕西平原。遗址东邻新薛河,西邻小魏河,处于两河交汇处的河旁高地之上。其西约300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故城遗址。
        前掌大遗址是1964年春季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会同滕县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此后经历年调查,将前掌大遗址初步划定为互不牵涉的3个遗址,即河崖头、陆家陵、南岗子3处。1979年6月,滕州市博物馆对该遗址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勘探,钻探结果显示为:东西宽约1100米、南北长约2250米,总面积约为250余万平方米。
        前掌大遗址是黄淮地区的一处非常重要的商周方国遗址。其遗址分布面积之大、墓葬等级之高、出土文物之精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虽然目前尚未在此发现非常关键的城墙遗迹,但综合目前发现的所有资料,都明白无误地充分显示出这里(或其不远处)曾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它距离薛国故城遗址仅一步之遥,其遗址时代与薛国故城的始建年代基本衔接。史载薛之皇祖居“薛”,该“薛”即为今之薛河流域中下游或即薛国故城附近。因此前掌大遗址应为妊姓薛国文化之孑遗,其墓葬亦应为西周初年的薛国公室、家族成员及其它贵族死后埋葬的“族墓地”。2006年5月,前掌大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俊采星驰的古薛名人
        官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孕育了人类造车鼻祖奚仲,商代名相仲虺,招贤纳士的孟尝君,勇于自荐的毛遂,汉代儒宗叔孙通,布衣丞相公孙弘,“相剑大师”薛烛,“焚券市义”的冯谖,抗金双烈苏津、苏润,明代抗倭名将薛士杰等历史名人,俊采星驰,各领风骚。
        造车始祖——奚仲
        奚仲为夏代异姓诸侯,为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后。任姓,因擅长造车,曾任夏王朝“车正”,被封于薛,为薛国始祖。奚仲以擅长造车而闻名于世。关于奚仲造车,史料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奚仲作车。”《淮南子·修务篇》也说:“奚仲为车。”《世本·作篇》、《荀子·解蔽篇》等都说奚仲作车。沈约在《宋书·礼志》中又指出:“……盖奚仲以擅技巧为夏车正,前世制作之美归之耳。”这是说奚仲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心研究总结前人经验,再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得当时的造车技术进一步成熟。四千多年前,奚仲就为人类打造代步工具,其历史贡献可谓大矣。
        招贤纳士——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国,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好善乐施”而闻名天下。孟尝君善于用人,广招贤士,门下“客无所择”,“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善遇之。为了最大限度的招揽人才,不惜“舍业厚遇之”,因而“倾天下之士”,门下食客达三千余人,人才济济。孟尝君对门下食客及其家庭体贴入微,每每“问亲戚居处”,而后“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史记·孟尝君列传》)。为了礼贤下士,孟尝君与门下食客吃一样的饭食。一次,一位食客误以为孟尝君吃的饭比他们的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羞愧难当,以自刎向孟尝君谢罪。孟尝君因而更得人心。“士以此多归孟尝君”,人人都把孟尝君当作“亲己”。孟尝君对食客的厚遇,不仅解除了门客们的后顾之忧,更让他们感恩、感动至极,因而在关键时刻往往能够挺身而出,拼死报效孟尝君。这些人是孟尝君最为宝贵的财富,既可以在危急时刻救他性命,又能审时度势,倾心为孟尝君出谋划策,他们是孟尝君得以活跃于战国时期政治舞台的重要倚仗。其中最有名的是冯谖的故事。
        冯谖以怪人面目出现,孟尝君三番五次地满足他而不嫌弃他。在后来的薛国买义、狡兔三窟、出使秦国等一系列事件中,冯谖为孟尝君立下汗马功劳。这不能不说与孟尝君平时的善于待人、广交朋友有密切关系。
        勇于自荐——毛遂“毛遂自荐”的故事流传很广,毛遂的故里就在官桥。他是战国时期薛国人。“薛人也,卒后葬于薛”(《滕县志》明万历十三年)。毛遂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抱负远大。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周游列国。后听说赵国公子“平原君” 赵胜好客养士,便投在他门下做食客。
        平原君赵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同母弟。赵惠文王元年(公元前298年)封平原君,封邑在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北)。他曾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养士数千人。毛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食客,一直默默无闻。后因追随平原君“说楚联赵抗秦”而被世人瞩目。
        比比皆是的文物遗存
        悠久的历史遗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密集地分布在该镇镇区及周边。这些文物遗存涉及古墓葬、汉画像石、古桥、古庙、古树木、古石刻等。已成为增加该镇旅游文化内涵、增强城镇品位和形象,开发旅游产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宝贵财富。
        田文、田婴墓
        官桥狄坡村北,薛国故城内东北角,原有两座小山似的大坟冢,为战国时齐国相国孟尝君田文和其父靖郭君田婴之墓。据南北朝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疏》载:靖郭君、孟尝君冢在城内东北隅。郦氏以目验得之。是孟尝君封于薛,即葬其地。故《地形志》:薛有孟尝君冢。《括地志》:冢在滕县南五十二里,结石为椁,隆然如丘,制作严固,莹丽可寻。按《齐乘·四》:“今墓已开发,内如宫室,以铜铁铸壁,叩之有声,坚不可动。上有蚌层盈尺,行人往还,莫不径观,以为异见也。”晋《太康地记》、唐《元和郡县志》、明《兖州府志》、明《滕县志》(万历版)、清《滕县志》(道光版),均有记载,清嘉庆二年立有石碑。在“文革”期间墓、碑均遭破坏。
        为恢复文物古迹,倡导孟尝君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的精神,官桥镇党委、政府在一九九一年建起新的孟尝君陵园。整座陵园占地四亩,坐北朝南,仿古式围墙和门楼。进大门是五间“礼贤馆”,内为陈列室,后面是修复的两座砖砌坟丘,立碑三通。右为“靖郭君田婴之墓”,左为“孟尝君田文之墓”,中间为重修记事碑,陵园内栽有松柏,庄严肃穆。陵园建立以来,前来拜谒孟尝君陵墓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凭吊古人,缅怀先贤,知古鉴今,沿着历史的足迹,开创未来。
        毛遂墓址
        据《滕县志》(明万历十三年)载:“毛遂者,薛人也,游于赵,为平原君客。……后卒,葬于薛。其冢今被发,内有石碣,始知为薛人。”俗话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毛遂死后,运回故里安葬,墓在薛国故城北门外。1908年修津浦铁路时,其墓适值道中,被当地民工迁往道西50米重葬。1945年冬国民党军队占领官桥车站时,在毛遂墓上设炮台将碑石毁坏。1957年滕县组织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处有明代和民国二年“毛遂墓”碑各一通。“文革”时期两碑均被移作他用。
        1991年春,为纪念这位家乡名人,弘扬毛遂敢为人先的精神,官桥镇党委政府发动社会捐资,重修毛遂墓并建起墓园,碑文“毛遂之墓”四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题写。1993年又在墓园内建起一座5米高“冒尖碑”,四周镌刻“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等用正草隶篆四种书体写成。同时,民国二年“拒敌佑民——毛遂墓”残碑也已找到。
        官桥出土的汉画像石
        官桥地处古薛河流域的文化宝地,从7300年前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贵族墓地,滕州最古老、最丰厚的文化积淀都在这里体现。特别是始建于西周的古薛国,春秋战国之际成为古徐州的首府,是当时鲁南的政治经济中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这里设为薛郡,汉置薛县,司马迁写史记曾两次来过这里,称古薛国“盖六万余家”,可见当时这里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再加之汉代厚葬成风,因此在古薛城周边地区及薛河两岸,遍布着许多的汉墓群,汉画像石时有出现。
        在滕州汉画像石馆中,官桥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最多而且许多都是精品,雕刻技法从浅浮雕、高浮雕到阴线刻,无不反映出汉代雕刻艺术的大气与细腻,并且从早期、中期直到晚期都有大量出土。
        官桥出土的汉画像石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从它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大致划分为四类:一是社会生活。如车马出行、聚会谒见、博弈垂钓等;二是历史故事。多是有关帝王将相、先贤人物等;三是神话传说。如伏羲女娲、西王母东王公等;四是珍禽异兽,四灵图及龙蛇凤鸟之类。在这些汉画像石中,有反映在地面建筑上的,如祠堂石中的《日月同辉图》,阴线刻画的《楼阁人物图》;反映在墓椁石中的《泗水升鼎图》、《周王西行图》,还有《交龙图》、《庖厨图》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
        蓄势待发的文化产业
        文生百脉。7300年的厚重底蕴滋养了官桥这一方神圣的土地,然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并不意味着产业优势甚或发展优势。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镇面貌日趋雷同的情况下,历史底蕴深厚的官桥镇该如何沿着先人的足迹阔步前行?
        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像擦亮自己的眼睛一样擦亮历史文化的“金字招牌”。几年来,该镇坚持以历史文化为品牌,既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更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立项申报了北辛文化大遗址公园项目,成功进入国家“十二五”文保规划。配合国家博物馆完成了北辛文化遗址、古薛河流域大遗址群的考古调查,确立了“以北辛遗址为核心,以古薛河、十字河为纽带,以始祖文化、车文化、薛文化为依托”的“一核两带三区”的历史文化游发展规划;委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北辛文化、薛国故城大遗址公园保护规划与建设规划,2010年4月份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委托济南大卫设计院完成了北辛文化纪念馆的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和物探处理,委托宇泰公司完成了孟尝君礼贤馆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
        先后投资1100万元,实施了北辛遗址双檐碑亭修复,建立了遗址牌坊、国保碑,完成了北辛遗址路和十字河文化旅游路硬化建设,实施了古薛阙门建设和孟尝君礼贤馆、毛遂墓园及奚仲祠的整修改造。
        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成立了北辛文化传承公司和北辛文化研究会,注册了北辛文化、毛遂故里、孟尝君等10个域名,编辑出版了《走进官桥看历史文化》5000余册;在《滕州日报》专栏推出了——“厚重滕州·走进官桥看历史文化”,在滕州电视台专题推出了官桥历史文化——“滕州故事”十三集连播,历史文化对外影响力不断增强。
        巨大的投入激活了该镇旅游这池春水,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游客连绵不断地来官桥参观旅游,过去两年,加拿大多伦多孟尝会还向该镇捐资1.6万加币用于旅游建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目前,官桥正大步走向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里。
        后记:北辛文明生生不息,悠悠薛水古韵长歌。官桥正处于一个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成就给与信心,信心赋予力量。官桥,这个人类文明第一缕曙光照耀的地方,将以其独特的历史人文魅力向世人展示更多的魅力和繁荣。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