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维生素B2不能随便补

    2013-05-16 13:51:00作者: 来源:齐鲁晚报

近日,一条“缺乏维生素B2是疾病的罪魁祸首”的消息在网上热传,文章还建议人们要“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B2,即使过量补充,也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蔡红琳还说,过量摄入维生素B2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或利用,长期过量摄入肯定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原标题[维生素B2不能随便补]

  近日,一条“缺乏维生素B2是疾病的罪魁祸首”的消息在网上热传,文章还建议人们要“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B2,即使过量补充,也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
  对此,专家告诉我们,这种说法不科学,维生素B2对于人体很重要,但是,如果把维生素B2的缺乏当做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以偏概全,是简单思维得出的不科学结论。
过量补充
也有副作用
  武汉协和医学院营养科营养医师蔡红琳认为,维生素B2即使缺乏,也往往不是单一的缺乏,还会伴随其他B族营养素的缺乏,单纯维生素B2缺乏的情况很少见。相反,有时不是因为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疾病或症状,而是各种疾病或症状造成维生素B2吸收利用障碍而致缺乏。比如,机体感染、各种消化道溃疡、出血等问题,往往会造成维生素B2的丢失甚至缺乏;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时伴有维生素B2吸收利用减少。
  蔡红琳说,人体生理过程极其复杂,需要多种营养素的支持,而且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不同,机体的需求量也不同。这些营养素在体内相互影响,或相互促进吸收,或相互抵抗,不可能出现单一反应。过度强调一种营养素对身体的生理功能,就像过度强调机体需要某一种食物一样错误。
  蔡红琳说,我们通常说的上火,就是口角溃疡,是维生素B2缺乏的临床症状之一,但其他B族维生素如B6、烟酸的缺乏也可能导致口角炎,所以只补充维生素B2效果不明显。
  蔡红琳还说,过量摄入维生素B2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或利用,长期过量摄入肯定会对机体造成危害。中国营养学会关于维生素B2的推荐量为成年男性1.4mg/天,女性1.2mg/天,并非为无限量推荐。
精白米中维生素B2
只留下一成

  正常情况下,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B2就能满足人的需要。维生素B2广泛存在于奶类、蛋类、肉类、动物内脏、谷类、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动物性食物里的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但现在食物中维生素B2的含量不是太高,又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其破坏丢失和利用不良,所以维生素B2是人们常会缺乏的一种维生素。
  例如,食物的储存和加工不当,就会导致维生素B2破坏和丢失。比如,淘米时维生素B2等水溶性维生素会流失在水中,再吃捞饭丢弃米汤,会更多地流失维生素B2;加碱烹调面制品时,也会加速维生素B2的破坏。
  粮谷类的维生素B2主要存在于谷皮和胚芽中,碾磨加工可丢失一部分。如精白米中维生素B2的保留率只有11%,小麦标准粉的保留率为35%,所以精白米面里维生素B2的含量大大减少。
  另外,胃肠功能紊乱,如腹泻、感染性肠炎、过敏性肠综合征等可导致维生素B2的缺乏。体内激素紊乱,如甲状腺激素紊乱可影响维生素B2的利用。使用利尿剂和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维生素B2和其他水溶性维生素丢失增加。苯巴比妥类药物会增加维生素B2的排泄。
  维生素B2对光很敏感,在光照条件下暴露于空气中会被快速氧化而失效。所以需要补充维生素B2者,每次服药后要把瓶盖拧紧,并置于避光阴凉干燥处储存,在有效期内服用。(据《扬子晚报》)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