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新闻

“首付贷”全面下架 “房易贷”还在卖

2016-03-16 09:09:00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程婕

上周六,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记者新闻发布会上称,央行与相关部门一起,结合即将开始的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他们与P2P平台合作开展的金融业务进行清理和整顿,打击为客户提供首付贷融资、加大购房杠杆、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的行为。

  “首付贷”全面下架 “房易贷”还在卖

  业内人士表示 P2P平台其他房贷产品数据没有明显下降

  随着央行高层对首付贷正式表态,在各大中介和P2P平台热推的首付贷已经全面暂停。

  大多数房产中介和P2P暂停首付贷

  上周六,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记者新闻发布会上称,央行与相关部门一起,结合即将开始的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房地产中介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他们与P2P平台合作开展的金融业务进行清理和整顿,打击为客户提供首付贷融资、加大购房杠杆、变相突破住房信贷政策的行为。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多方了解到,绝大多数房地产中介和P2P平台现在都暂停了首付贷业务,含有相关文字的产品基本下架,不过也不排除极少数机构将相关产品改头换面,继续推售。

  最近,房产中介链家地产涉嫌金融服务违规以及部分理财产品被叫停的消息被广泛传播。央行副行长潘功胜3月12日正面回应称,对于投机炒房力量,比如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中介等参与配资、提供贷款的活动将进行调查和规范。没有金融资质的机构,不能跨界从事金融业务。

  不排除其他金融产品还在交易

  盈灿咨询3月14日针对20家主要对接首付贷资产的P2P网贷平台进行的调查显示,其中有17家平台停止了首付贷相关业务,有1家平台仍在发首付贷相关标,2家借款端仍然有相关业务展示。

  而盈灿咨询此前的报告指出,有50多家P2P网贷平台出现过首付贷的项目标。2015年7月至今近8个月时间,首付贷成交量约为45亿元。由于2015年7月前首付贷的成交规模相对较小,因此P2P网贷行业参与首付贷模式的金额预计不足50亿元。最近的8个月,除了2015年10月、今年2月因为季节性因素的原因,其他六个月出现了单边上涨,2016年1月单月成交量已经达到了9.2亿元。

  有房地产中介人士昨天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现在正是风口浪尖,与首付贷名字类似的金融产品在中介行业也是基本暂停。不过,该人士表示,房地产中介此前推出的金融产品种类很多,到底首付贷如何定义,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目前尚没有权威部门的政策或法律界定,所以现在只是与首付贷相关的产品都全面暂停了,不排除其他金融产品还在交易。

  盈灿咨询提供给媒体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目前P2P平台的其他房贷产品,如按揭贷、赎楼贷等数据并没有明显下降。以某房产中介的理财产品为例,其赎楼贷款1月成交量达到了8.4亿元、2月成交量达到了5.8亿元,3月半个月不到已达3.1亿元。北青报记者在一家下架了首付贷的平台上看到仍有“房易贷”理财产品,借款用途是赎楼贷、卖房贷、抵押消费贷、商业地产租金保理等。

  楼市量价齐升个人房贷也增长明显

  此前有媒体报道,三成购房者是借助中介公司杠杆来完成购房的,单就中介行业而言,“场外配资”规模或早超1万亿元。不过,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估算规模实在太过夸张。有人称,保守预计深圳首付贷存量为20亿-30亿元。全国P2P做首付贷的平台屈指可数,总量预计不过几十亿。这样的体量比起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总量,实在微乎其微。难怪有人认为,首付贷其实是助长房价飙升势力的替罪羊。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称,首付贷不可能改变楼价上涨下调的趋势,这主要看央行放水多少。而从权威部门的数据来看,随着楼市量价齐升,个人房贷也增长明显。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个人住房贷款保持较快增长。2月份个人住房贷款增加209.6亿元,同比多增143.8亿元。其中二手房贷款增加108.6亿元,同比多增71.7亿元。前几天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266亿元,同比少增2970亿元。虽然住户部门贷款减少65亿元,但主要是个人住房贷款的中长期贷款却大增1820亿元。

  文/本报记者 程婕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zdz@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