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中医中药

中药抗炎可能病上加病

    2013-04-27 16:17:00作者: 来源:

“中药抗炎我放心”———短短一句广告语,反映了老百姓对“中药抗生素”疗效和安全性的信任之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说,所谓“中药抗生素”一般指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广泛,深受老百姓青睐。

    清热解毒药卖得火 

  “中药抗炎我放心”———短短一句广告语,反映了老百姓对“中药抗生素”疗效和安全性的信任之深。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说,所谓“中药抗生素”一般指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广泛,深受老百姓青睐。但也正因为此,他发现清热解毒类中药用得太多太滥,带来不少隐患。

    当记者走进一家大型药店,发现“中药抗生素”果然很有“市场”。首先,一位港星代言的某清热解毒药摆在了正对大门口的显眼位置;还有,清热解毒药的货架品种最为丰富,大败毒胶囊、三黄片、板蓝根冲剂、穿心莲片、双黄连口服液,应有尽有;店员还正在向一位女士推荐清热解毒药物,这位女士的药篮里放满了板蓝根冲剂、连翘败毒丸等,这位女士说,夏天里他们一家总是会吃点这些药,拿到什么吃什么。

  据店员介绍,自从去年抗生素限售令后,药店受到很大冲击,随后对柜台进行了调整,其中,清热解毒药物替代了抗生素,是中成药中卖得最好的,因此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

  吃药吃坏身体 

  清热解毒药能替代抗生素吗?可以随意吃吗?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医师蓝海涛就接诊了不少清热解毒药“吃坏了”的病例。这些病例集中体现在:

  1、病情被耽搁,甚至迁延难愈。原来,很多病人的“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属于细菌感染,需要抗菌治疗。如果这时一味地只使用清热解毒药,肯定达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因为这类药物抗菌作用较弱,拿“弱旅”对“强敌”,后果可想而知,造成患者病情迁延,咳嗽、发热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病情加重。此外,对于咳嗽等症状,过多地用寒凉的清热解毒药会造成邪气内郁而不能外散,病程反而延长,迁延难愈。

  蓝海涛医师指出,清热解毒药和抗生素不能互相替代。虽然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单用这类药物疗效难保证。因此,吃药两三天病情没有痊愈,最好上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治。

  2、吃药吃坏了胃肠。很多人认为,中成药安全无毒,长期服用也很放心,因此在酷热难当的盛夏习惯泡板蓝根茶、胖大海等清热解毒药,实际上,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研究,都表明清热解毒中药不能久服。原来,清热解毒药属于寒凉之品,长期服用会造成脾胃阳气受伤,而致食欲下降,腹胀腹满,腹泻等。很多人吃这类药吃出了肠胃不适却浑然不知,蒙在鼓里,还以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3、不对证用药加重病情。齐文升教授说,比如清开灵口服液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火毒等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等,但有些患者轻微发热时就用此药,这样做不但不会治好疾病,还有可能让病情加重。此外,空调房感冒患者属于“外寒内热”,也不适合使用苦寒的清热解毒药,而应该使用加减葛根汤、加减小柴胡汤等药发散内热,否则会使“内热”被包裹得更紧,发散不出。

  家里不用备清热解毒药 

  齐文升教授指出,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清热解毒类中药用得太多太滥,一是抗生素限售令后,药店的抗生素卖不动,因此,店员们就大力推荐清热解毒药来替代;二是广告宣传将一些不正确的用药观念“潜移默化”,比如“中药抗炎我放心”并没有医学道理;三是老百姓长期以来对清热解毒药厚爱有加,很多人的用药经验来自亲人、朋友甚至邻居。这造成了很多家庭都盲目地储备清热解毒药。

  齐教授认为,中医药的精髓在辨证论治,只有在医院拿过脉、看过舌象之后,才可能开出最适合病人的药物,家里盲目贮备中成药的做法是错误的。

责任编辑:张秋峰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