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滕州环卫工人战高温斗酷暑守岗位
发布日期:
2012-08-20 11:41来源:
编辑:枣庄大众


抽化粪池

清扫路面
大众网枣庄8月20日讯(通讯员 王志强 赵明)进入夏秋,我市每天气温都在33度以上,地面温度达到了近50度,垃圾清运车内高达60多度,这让人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酷暑难耐的滋味。当人们大都纷纷躲进了空调房里或树荫下避暑纳凉时,而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汗如雨,不辞辛劳,默默奉献,迎高温战酷暑清洁着城市。 环卫工作进入最为辛苦的高温、垃圾产量高峰的“双高”季节后,城区每天垃圾产量增加了10%到20%。面对“双高”的“烤”验,市环卫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措并举,全力应战“双高”时期。1000余名环卫工人每天顶着烈日,在炙热的路面上清扫路面、捡拾垃圾长时间劳作,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个个是挥汗如雨,为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默默奉献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无私奉献精神。 镜头一:烈日下道路清扫 8月15日中午12点,骄阳似火,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扑面而来的热浪令人感到窒息,滕州大地酷热难耐,就算站着不动,也汗如雨下。可就在这样的烈日酷暑下,一个个橘红色的身影,以及黝黑脸庞下不时滑落的汗水,却勾勒出一幅幅令人过目难忘的画面。在善国路人行道上,环卫工人马大姐正在拿着扫帚来回清扫路面,眼睛微眯着,眉头紧锁着,脸晒得通红,豆大的汗珠从额上渗下来,用手一抹,就能甩出一手的汗。随后她把清扫、收集的垃圾一点一点装入车内,送往中转站,沿途怕晒,就把一块湿毛巾搭在头上,捂住两颊,稍许好点。尽管这么热的天,她也把长袖的环卫服套在身上,捂得严严实实。“天气一热起来,我们这个活干起来就特别难受。”她挽起衣袖擦了擦汗说,“其实早上、晚上都还好,就是中午这段时间太热,脸晒得生疼,中午的温度实在太高了,我们干不到半小时全身的衣服就湿透了。一流汗,衣服就贴在身上,不但粘,都感觉要长到肉里去了,尽管这样为了我们的安全仍要穿上保洁服。由于长时间在高温下超负荷劳动,很多姊妹们受不了,出现了中暑症状。”说话间,她拿起挂在保洁车上的水杯,喝了一口水。据马大姐介绍,象这样的水杯,马大姐一天起码要喝八九杯。 马大姐今年48岁,在环卫处工作已有近10个年头了,“现在我们都非常感激领导,工资在不断地增长。市委、市政府还为环卫工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解决了老有所养的后顾之忧。”她说,“现在天气热,为解决工作期间饮水问题,处里给我们发了绿豆、白糖等防暑物品,社会一些爱心商家还为我们免费提供饮水等,卫生考核员每次来巡查时,都提示我们增加饮水量,虽然我们的工作又苦又累又脏很辛苦,但工作的十分开心,现在,我们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去工作。”在整个谈话中,马大姐始终没有停下工作的步伐。 其实,对环卫工人高温下的关怀,不仅仅是环卫部门的事,也是你我共同的职责。长期以来,广大市民一直在享受着环卫工人劳动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没有任何理由漠视他们的生存状态,没有理由拒交垃圾处理费和卫生有偿服务费。市民应珍爱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少乱扔一次垃圾,就是对环卫工人最好的关爱。 镜头二:垃圾清运 生活垃圾收集、清运作为城市环境卫生保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肩负着城区10座压缩中转站、112个垃圾收集容器的清运工作。因夏季果皮、菜叶等易腐烂垃圾较多,为确保城区300余吨的生活垃圾及时转运、处理,市环卫处不断加大了垃圾清运力度,强化网格管理和电话调度,调整了垃圾垃圾收集清运时间、增加清运频次、加强车辆及时维修和保养,全力确保无垃圾堆积现象的发生。 8月16日下午2点,在清河路垃圾压缩中转站,环卫垃圾清运驾驶员李师傅正在转运垃圾,衣服已被汗水浸透。据李师傅介绍, 进入夏季后,为了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他们从早上5点半,就开始了工作。作业时,他们也总是牢记便民又不扰民的服务宗旨。尤其在居民区,他们总是轻拿轻放,生怕惊动了睡梦中的居民。到现在已经工作了七、八个小时了,向垃圾处理场转运垃圾五、六个来回。当谈到面对如此的高温,仍然坚守岗位时,李师傅一脸开心:“天气虽热,但现在工作条件好很多了,今年,处里专门驾驶员安排了休息室和洗澡间,中午可以歇一歇,下班后还可以冲个凉。说话间,李师傅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把脸上的汗,“我们这种车没有空调,为了防止我们中暑,每辆环卫作业车辆都配备了竹座垫和水壶,安上了风扇,很清凉。”虽然如此,笔者上车感受了一下,车内温度很高,风扇吹得也是呼呼的热风。这些垃圾收集、转运工人,虽然工作环境恶劣,但他们却从未因此懈怠工作,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直至完成清运任务。 镜头三:化粪池清抽 由于夏季气温高,居民、公厕用水量增加,造成化粪池清抽频繁。 在抽粪时,由于高温粪便容易发酵上浮,粘在管子上。若不及时清理,一旦经过烈日的暴晒,气味既难闻,更难以清理,影响美观。为此,环卫清运人员常常在抽完粪后,用自带的塑料袋就近灌上水,及时的冲洗掉抽粪管上的污物,消除气味,确保市容环境的整洁卫生。在清抽居民化粪池任务中,部分市民常常存在“不管是不是化粪池外溢,能抽不能抽,只要污水外溢,环卫都要清抽,做不满意就投诉”的误区。一些化粪池由于缺乏日常管理和维修,加之,管道严重老化、生锈、堵塞等客观原因,引起满溢,给清运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甚至有些化粪池根本无法清抽。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面对市民的无端指责,他们总是不急不躁,耐心解释,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的帮助协调,直到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镜头四:车辆维修 进入夏季,垃圾产量增大,清运车辆超负荷运转,造成车辆故障频繁出现,特别是车辆在高温的路面长时间运转,轮胎损坏更加严重。为了确保车辆能够正常运转,及时将垃圾收集、转运,环卫处生活垃圾清运公司维修车间不断强化车辆维修保养工作,组建了车辆维修机动队,对无法开回公司维修的车辆,及时派出外援维修。调整了车辆维修工的工作时间,每天早5点半随同垃圾清运车出车一同上班,对因故障无法出车的车辆进行及时维修;晚上在所有的清运车辆收队后,对车辆进行检修,打黄油,检查轮胎气压、油管、油箱、灭火器、刹车等零部件的安全性能。在确保所有车辆无故障的情况下,才结束一天的工作。由于维修车间狭小,维修工常常要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在室外工作,因在烈日下长时间工作,不少维修工出现了恶心等中暑现象。 镜头五:垃圾中转站操作工人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是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新建10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作为滕州生活垃圾处理场的配套设施,承担着主城区生活垃圾的压缩中转任务。 “双高”期间正是夏季瓜果上市高峰期,大量的瓜皮果壳及居民生活垃圾,经过高温发酵,产生的气味异常难闻,令人作呕。但就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市环卫处垃圾中转站的操作工人们,抗高温、战酷暑,克服各种艰难困苦,毅然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每天早五点多,他们便早早赶到垃圾中转站,开始一天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直到当天晚七点钟全部完成站内的垃圾清运任务后,才能够离开自己的岗位。尤其在高温季节,为保持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减轻垃圾中转站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垃圾中转站操作工人严格按照垃圾压缩中转站管理制度,每进一车垃圾,中转站操作工人都会仔细的喷洒药水,消毒、灭蚊蝇,严格做好消杀工作。在每次垃圾装卸的间隙,操作工人都要及时清理散落的垃圾,清扫场地及污水沟槽。在完成全天的垃圾转运任务后,彻底清洗场地、沟槽和保养设备也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用扫帚把散落的垃圾清理干净,再用高压水泵冲洗场地和污水沟槽内的污水,用板刷把料斗等部位的污垢清除,最后用抹布擦干净。即便是再热的天气,汗水把衣襟湿透,他们从不忽略任何一个细节,确保中转站的环境整洁和设备的完好。 镜头六:道路洒水 针对持续高温天气,市环卫处采取路面洒水降温降尘,调整洒水车作业频率等措施,不断加大道路冲洗和洒水力度,对道路进行降尘、降温,保持了路面的整洁、凉爽,为广大市民行人提供了一个干净、优美、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工作中,针对城区主干道车流、人流多的特点,每天对城区善国路、学院路、北辛路主干道实行7次以上洒水降温除尘,缓解城区炙热的高温环境,给市民带来片片清凉,给夏日里的滕州带来了凉爽的新意。同时,按照三位一体式保洁的要求,加大机械清扫、洒水降尘、人工保洁力度,对城区主干道路面全部进行高压冲洗,确保了道路保洁水平,降低了空气污染,提高路面卫生质量。 镜头七: 公厕保洁 面对我市持续的高温天气,市民如厕频次增加的问题,市环卫处进一步加大公厕管理力度,明确了工作职责,细化了工作任务,严格了工作标准,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公厕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大了公厕蚊蝇消杀力度,每天对城区公厕进行2次消杀,减少蚊蝇孳生,控制了虫媒传播疾病的发生;加大了公厕设施的维修、更换,对一批水冲公厕进行了升级改造,确保了公厕给排水设施功能完好有效;加大了保洁力度,增加了冲刷频率,降低了因湿热天气臭气的产生。特别是强化了商业、休闲场所集中区域的公厕保洁管理。针对晚间市民如厕也较多的实际情况,延长夜间保洁时间,不断强化职工教育,提高保洁人员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为市民营造良好的如厕环境。

维修故障车辆

转运垃圾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