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枣庄无大型渣土堆 2014年产生建筑垃圾1300万吨
2015-12-25 14:50:00来源:大众网
日前,深圳光明新区柳溪工业园区附近发生渣土滑坡灾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枣庄市每年也有产生大量的渣土,2014年产生建筑垃圾约1300万吨。据了解,枣庄目前有7个建筑垃圾消纳场,由于枣庄多山地的缘故,这些建筑垃圾消纳场一般以采矿后形成的谷口为主,容量有大有小。 枣庄市最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 记者 孟令洋 日前,深圳光明新区柳溪工业园区附近发生渣土滑坡灾害,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枣庄市每年也有产生大量的渣土,2014年产生建筑垃圾约1300万吨。据了解,枣庄目前有7个建筑垃圾消纳场,由于枣庄多山地的缘故,这些建筑垃圾消纳场一般以采矿后形成的谷口为主,容量有大有小。24日,大众网记者来到枣庄市最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进行实地探访。 现状如何? 枣庄尚无大型渣土堆 消纳场利用废弃矿坑改建 枣庄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枯竭型资源转型城市,城市更新改造、棚户改造任务比较重,开发建设量也较大,建筑垃圾排放量也居于全省前列。为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2015年5月,枣庄市最大的建筑垃圾消纳场——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批准成立。 枣庄市城市管理局渣土管理办公室主任崔杰说,目前枣庄尚未发现大型渣土堆,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为采石厂开采废弃的矿坑改建,附近500米控制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崔杰解释,由于枣庄多山地谷口的特殊地理环境,枣庄没有大型渣土堆堆积的情况,大部分渣土等建筑垃圾都回填到谷坑。 大众网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东侧为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另一侧为水泥砖块厂,建筑垃圾中可用石块可作为生产材料。根据枣庄西城区建筑垃圾现状调查,薛城区、新城区、高新区建筑垃圾产生量分别为5000吨/日、400吨/日、200吨/日,而建筑垃圾清运量分别为4000吨/日、300吨/日、180吨/日。薛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谷底宽阔,容量大,占地约51多亩,总库容约103万立方米,预测消纳建筑垃圾总量155万吨。 如何处理? 西城区三年产渣土371万方 多运至微山填埋塌陷坑 在枣庄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由东西城区组成,东城区包括市中区、峄城区,西城区包括薛城区、高新区和新城区。随着市政府的搬迁,大型建筑也多在西城区,在2011-2014年,因棚改而产生的建筑垃圾土方量约为371万方。 崔杰告诉大众网记者,枣庄西城区在没设置消纳场所的情况下,大部分渣土、建筑垃圾均外运至微山县进行塌陷坑填埋。目前,每年的建筑垃圾消纳量均为145.25万方。自2013年起,建筑市场工程量大幅减少,建筑垃圾的土方量也随之减少。 2015年1月7日,枣庄市出台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在2015年4月底,各区规划建设一批与城市建设规模相适应的建筑垃圾专用消纳场,各区、高新区至少要建设1处。大众网记者了解到,目前,枣庄目前有7个建筑垃圾消纳场,滕州、市中、峄城、山亭、台儿庄各1个,薛城和高新区共用的有2个。 隐患在哪? 隐患多在运输途中 黑车偷运、随意抛洒滴漏 据资料统计,2014年枣庄产生建筑垃圾约1300万吨,占到垃圾总量的60%以上。崔杰说,渣土等建筑垃圾管理的大致上分三个部分:首先是源头管控,对建筑工地、运输企业的管理。其次是运输途中的监管,联合交通、交警对无证运输、抛洒滴漏、乱倾乱倒进行处罚,这也是枣庄渣土存在最大的安全隐患。还有末端管控,对建筑垃圾消纳场的监控。 在今年11月枣庄城市建筑垃圾集中整治活动中,枣庄市城市建筑垃圾集中整治办公室对全市施工工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在全市111个在建工地中发现问题180多个;联合交警、交通部门组织19次执法,查处密闭不严、抛洒滴漏以及涉牌涉证违法违规车辆45辆,责令2家特许运输企业签订《环境卫生保证书》。 据了解,零点后,市区街头渣土车便开始轰隆隆地出来活动了。这些车辆在深夜街头的“裸奔”狂飙也让市民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全捏一把汗。崔杰说,在平时查处中,渣土办只能和交警、交通部门联合执法,凡是查处到未能出示《建筑垃圾处理许可证》的渣土车辆处以5000-50000不等的罚款。业内人士透露,“黑车”价格比持证运输车便宜很多,因此,渣土运输车时有有乱倾乱倒现象。按现在的行情,“黑车”价格比持证运输车便宜三分之一。有些渣土运输车经常在接了私活之后,乘着夜黑风高,将渣土随意倾倒。仅管城管部门对“黑车”高额处罚,但是面对利益诱惑,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