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有车一族请注意!车主误将待转区当“雷区”

2016-03-17 10:44:00来源:枣庄晚报作者:寇光

眼下距离设置待转区已是近两年的时光,两年之后记者再次站在市中区青檀路与文化路的十字路口,发现待转区的使用率与两年前相比,依然没有提高。市中区交警大队的刘队长说,“左转弯的机动车在左转弯信号灯还是红灯、同方向直行信号灯已是绿灯的情况下,提前进入‘左转弯待转区’,等候左转弯绿灯时通行。

  直行为绿灯

  左转车辆未驶入待转区

  2014年6月12日,在市中区青檀路与文化路的十字路口,市中区设立了首个左转待停区。时光飞逝,转眼间左转待停区已经使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如今的使用情况又是如何呢?对此记者14日调查发现,虽然待停区“入驻”枣城多时,但仍有不少市民对此不熟悉,使用者更是寥寥无几。

  待转区设置两年使用率极低

  作为市中区首个设置的待转区,在设置之初就引起了很多司机和市民的关注,大家在新奇之余,也纷纷对待转区的使用方法感到迷茫,对此记者于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市中区交警大队的刘队长,咨询有关待转区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并于2014年6月18日在本报刊登了《市中区设置首个左转弯待转区》一文,帮助司机朋友释疑解惑。

  眼下距离设置待转区已是近两年的时光,两年之后记者再次站在市中区青檀路与文化路的十字路口,发现待转区的使用率与两年前相比,依然没有提高。

  14日下午6时,此时正值下班高峰期,作为城区的主干道,青檀路与文化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记者发现,每当文化路上的直行绿灯亮起的时候,待转区内却并没有车辆进入,多数左转车辆依然“龟缩”在停止线后面不敢前行。

  “为什么要往前开?什么是待停区?”记者向左转道等候红灯排在第一位的司机询问,为何不将车辆开进待停区内等待时,对方竟然是这样回答的,可见虽然待停区已经使用近两年了,却依然有司机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更遑论它的使用方法了。

  犹豫、害怕和不习惯成影响待转区使用三大因素

  记者观察发现,10分钟内该路口东西方向的直行绿灯一共亮了4次,在这4次过程中,只有1次直行绿灯亮起时,左转的车辆主动进入待转区内。不过也只有排在最前面的两辆私家车选择进入待转区,后面的车辆停靠在停止线以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太熟悉待转区的使用方法,害怕走错被罚,不如就在停止线以内,这样总不至于出错被罚。”一位在停止线以内停车的司机如此说道。

  采访中,多数私家车主对于待转区的看法与这位司机相似,记者总结归纳了一下,没有使用待转区的私家车主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不熟悉使用规则犹豫不前,时间稍纵即逝,错过了前往待转区的时机。另一种是害怕行驶出错被罚,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停在停止线以内无事的保守思想。此外还有一种私家车主习惯将车辆停在停止线后面,没有进入待转区的习惯或者总是遗忘这里有待转区,以至于没有使用待转区。

  “关键还是看头车,头车要是开往待转区的话,我们也会跟着进去,如果头车纹丝不动,那么我们就算是想进去也进不去。”一位正在等红灯的出租车司机表示,一到夜晚视线受阻,有时可能会看不清楚路面所划的待转区的划线,这对于一些不熟悉路况的司机朋友来说,也是影响待转区使用的因素。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司机对于待转区的通行规则并不熟悉,有的说可以直接停进去,有的认为得等左转绿灯亮了才能通过,众说纷纭,说对答案的却并没有几个。

  市中区交警大队:将加大宣传力度

  据了解,左转弯待转区需要经过交警大队无数次的现场勘查和实地调研,才会在某个路口设置左转弯待转区。左转待转区的好处显而易见的,由于提前进入待转区,可大大提高了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减缓道路拥堵。

  市中区交警大队的刘队长说,“左转弯的机动车在左转弯信号灯还是红灯、同方向直行信号灯已是绿灯的情况下,提前进入‘左转弯待转区’,等候左转弯绿灯时通行。”刘队长强调,同方向左转直行均为红灯的情况下,机动车辆不可进入左转待转区,否则会被监控摄像拍照。

  刘队长表示,目前市中区多处道路狭窄,不宜实施左转弯待转区,因此待转区的数量依旧稀少,这也是造成司机朋友不熟悉相关规则的主要原因。对此市中区交警大队会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同时在该路口安排交警同志实时指挥,辅助大家正确使用左转待转区。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张乔阳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zdz@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