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枣庄4月21日讯(通讯员 赵守河 刘颖)这是一个千山山系环绕的一个山村,村子座落在蜡山山腰,西面的山叫西山,东面的山叫横山子,横山子还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名字叫“晒金场”。但就是这个“晒金场”脚下的村子在搬迁前已经20年没有婚娶现象,当初400多人的村庄,现仅剩下67户、166人,且多为老弱,守着300多亩薄地靠天吃饭。
这个村子叫葫芦套村,位于滕州市柴胡店镇驻地以东6公里,地处山套,四面环山,交通闭塞,水源匮乏,生产生活十分困难。2005年“三百工程”实施以来,该村被确定为经济薄弱村,由枣庄市委组织部牵头帮扶。在枣庄、滕州两级市委、市政府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2006年6月16日,柴胡店镇葫芦套村67户村民终于搬出了四面环山、交通闭塞、饮水困难的老村,实现了葫芦套人举村搬迁的夙愿。
为从根本上改变葫芦套人守着300多亩薄地靠天吃饭,而6000亩山丘撂荒的被动局面,该镇坚持折旧复新,对部分老房屋进行拆迁,实施土地复垦,共拆迁房屋23户,拆迁面积4000平方米。通过协调,争取国土资源部的土地挂钩项目,投资270万元,对葫芦套村150亩山地进行改土造田,砌垒了坝堰,修建了蓄水池和拦水坝。本着“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走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路子,发展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栽植名优特稀林果,把葫芦套旧村复垦项目建设成为集土地开发整理、观光高效农业、名优特稀林果为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示范园。村民腰包一年年地鼓了起来,村里的集体收入逐年增加,加快了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搬迁后的新村总投资380万元,严格按照文明生态村标准建设。硬化道路9条,安装路灯21盏,栽植绿化树木1000余株,水、电安装到户,统一建节水水冲式厕所,村内设有办公室、卫生室、综合服务超市和文化体育广场,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在省农业厅立项并批复后,投资200万元,设计容量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建成并投入使用,可供新村全体村民用气。同时,还为该村安装了沼气灯,为每户安装了热水器。大型沼气工程的建设,使葫芦套村民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现在的葫芦套村获得了新生。一条条笔直整洁的水泥道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农家庭院,一行行争奇斗艳的花草树木,展示着一个新农村景象。漫步在葫芦套新村中,轻风吹拂,柳枝拖曳,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葫芦套老村腾空后,有的村民想把老村的旧房子拆了,改建成养殖场;有的想拆掉旧房种粮食.但是,葫芦套老村的房屋虽然破旧,但都是晚清时期的建筑,具有典型的鲁南民居风格,很有观赏和研究价值。村庄内的大小街道虽然很不规则,但正是这种“不规则”,形成了一种自然美,保留着中国农村“顺山而建,依势造房,就势留路”的典型风貌,很有旅游观光价值,也是拍摄影视的天然场景。因此,该镇立足特有资源,抢抓国家、省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机遇期,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来抓,对老村修旧如旧,发展旅游业,打造葫芦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了山东三群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和山东葫芦套旅游文化发展公司,总投资3.2亿元实施建设。现已建成影视基地北城门、西城门,搭建和改造了村内部分场景,整修铁路路基2000米,调进火车头一部,即将全面铺设铁轨。通过葫芦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葫芦套老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到目前为止,葫芦套影视基地先后接纳《铁道游击队》《刘少奇故事》《血染北沙河》等十部影视剧的拍摄。很多村民成了群众演员,伴随着自己的老村一起走上了荧屏。双休日、小长假、黄金周到这里旅游的游客,也从村民们手中买走了草鸡、草鸡蛋、山核桃等土特产,为葫芦套村民营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