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枣庄5月13日讯(记者 张环泽)今天出版的大众日报三版在倒头条位置刊发稿件《千年台儿庄 昨日重开埠》,介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台儿庄古城。全文如下: 5月12日,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举行开埠仪式,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应邀出席。作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古城越来越为海峡两岸所关注。 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位于京杭大运河岸边的台儿庄,因漕运而兴,明清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南北八大风格建筑杂列,各种文化交融,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峄县志》记载:“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20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3万多人进攻台儿庄。在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坚守台儿庄的中国军队第二集团军将士,与日军展开异常惨烈的厮杀。双方在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血战16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以3万人的代价赢得了台儿庄大捷。 在现代战争史上,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在正面抗日战场上取得的首次大捷,台儿庄因此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50万吨煤炭换回千年古城 战后的台儿庄一片废墟,残垣断壁,几无完房。国民党政府曾决定“在台儿庄重建新城”。虽然这一愿望终未实现,但“台儿庄”三字一直联结着海峡对岸同胞的心。 2006年11月,枣庄市市长陈伟到台儿庄调研。当地干部介绍,上海一家房地产商投资5亿元搞旧城改造,已签订协议,马上要拆迁。陈伟问起毁于战火的古城情况,当地干部却知之甚少。 陈伟果断叫停这个项目。“在两岸关系趋暖、交流加强的背景下,台儿庄是两岸交流不可多得的纽带,必须科学开发保护!”他说。 2008年4月8日,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之际,枣庄市政府宣布:重建台儿庄古城。按照“存古、复古、创古”的重建理念,打造第一座中国二战纪念城市,一座融南汇北、中西合璧、文化特征鲜明、古河道、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文化代表城市,一座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的东方古水城,使之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枣庄城市转型。 在重建过程中,枣庄5家国有煤矿,每家各出10万吨煤,换来4亿元,入股成立开发公司,演绎了50万吨煤炭换来一座千年古城的故事。 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一期核心景区占地75.8公顷,设计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投资27亿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自去年5月1日A区试运营以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30多万人次。 2010年,台儿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新地标”榜首,跻身山东旅游十佳景区之首。 架起两岸交流的桥梁 枣庄市重建台儿庄古城,引起省委、省政府和国台办的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全省100个重点工程。 2009年12月,经国台办批准大陆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台儿庄成立,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等发来贺信、贺电,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出席揭牌仪式。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立以来,台儿庄古城为两岸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枣庄和台湾交往交流日益密切。 2010年,枣台交流规模、层次创新高,应邀来枣庄参访的台湾团组达到22批、347人次,应邀赴台团组达到42批、212人次,双向往来团组人员规模成倍增长。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等纷纷带队来访。 去年,枣庄先后举办了两岸龙舟赛、两岸台胞中秋赏月、台儿庄胜利中学台北同学会视频交流、海峡两岸名家精品书画展、枣台青年艺术交流夏令营、两岸四地汽车拉力赛等活动,弘扬了民族文化,凝聚了血肉亲情。 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重要载体的台儿庄古城,去年5月A区试运营以来,已接待台湾游客12000余人。台湾知名女作家郁馥馨对古城一见钟情,索性定居台儿庄,参与古城重建、推介。她说:“现在我生活在古城,古城的青砖黑瓦,小桥流水,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我要做好推介。这不仅是工作,更是责任”。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枣庄抓住交流基地带来的机遇,加快推进台资经济发展。目前,全市台资企业累计达到144家,总投资9.6亿美元。 吴伯雄先生在台儿庄古城开埠仪式上致辞说,台儿庄古城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进一步加深了民族认同感,架起了两岸交流的桥梁,希望台湾与大陆经济贸易手携手,文化交流心连心,把彼此拉得更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