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滕州汉画 "庖厨图"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底蕴  

发布日期: 2011-08-01 09:54来源: 编辑:张秋峰

           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顾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汉画研究,应从科学性、学术性、艺术性三个方面并举,方可称完善。”笔者按着这个思路对滕州汉画“庖厨图”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底蕴作探索分析。

        一、滕州汉画“庖厨图”的艺术形式和特征。
        滕州汉画像石馆共有四块“庖厨图”,其艺术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或粗狂或细腻,或稚拙或成熟。

         图一、滕州市善庄出土,东汉末期,纵84、横85、厚13厘米。整幅画像均为“庖厨”刻画,右上部为悬挂的火腿,下有一人牵一犬割肉,左上部为一人跪迎三宾客,中间一人凭几座,下为一人在灶前添柴烧火、一人做饭、一人清点饭菜数量、两人端盘上菜。

        这幅画像石写意色彩浓厚,人物形象稚拙且不成比例,相似于今天的儿童画,但其表现手法又是丰富多彩的,首先它采用了菱形纹和内线框的装饰效果,像是一种装裱艺术效果,其次在画面内容的刻画上,运用了阴线刻于装饰麻点相结合的效果,“这是一种巧妙的肌理处理艺术,勾画人物身上的点点刻痕构成点和线的奇妙构成形式,很富有现代感①”。


         图二、滕州造纸厂出土,东汉中晚期,纵84、横85、厚13厘米。画面份三格,中间格右边为“庖厨”刻画,右上为架上挂两火腿,一人割肉;中为一几,下为一人在灶前烧火做饭;左为两人抬酒壶。   

        从图上我们不难看出,此块画像石的雕刻手法为浅浮雕加阴线刻,这种雕刻技法是先把画面上要刻画的形象的轮廓用浅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用阴线刻来刻画纹理与特征。利用这种表现手法,我们看到的画面层次更清晰、展现力更强。

     

        图三、征集,东汉中晚期,纵65、横63、厚30厘米。正面画像分为四格。画面内容从下往上依次为椎牛、庖厨、建鼓乐舞及二人对饮。

        这幅画像石雕刻技法为浅浮雕,四幅画面虽然不大,人物的刻画也不甚协调,但浓缩了椎牛、庖厨、乐舞、宴饮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庖厨的描写更为细致,汲水、宰羊、割肉、洗菜、做饭,都在这么小的表现空间内浓缩了进来,所以这也是一幅汉代饮食文化的写实图。笔者认为,这四幅图是以一种早期连环画的形式来表达一种人死后对极乐世界的向往。椎牛、庖厨、奏乐、饮酒,或许在忙碌了一生之后这就是人们最好的精神追求。


        图四、滨湖镇西古村出土,东汉中晚期,纵89、横153、厚22厘米,雕刻方式为减低浅浮雕,画面份两层,上层为云龙纹,下层左上角为悬挂的鱼和火腿,一人割肉,中部为一人手臂站一鹰牵一羊,后跟一人预宰羊,下部位四人传菜;中间位主人凭几坐,右为水榭。

        这是一幅注重写实的“庖厨图”,画面第一层的云龙纹为装饰纹样,下面的“庖厨”画面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构图方式,割肉、宰羊、传菜、杀鱼及侍者持扇,这一系列的动作衬托了主人端坐的庄重。这幅画像雕刻精美、内容洗练,像人们展示了汉画像石表现技法由稚嫩向成熟的转变过程。

        二、滕州汉画“庖厨图”的文化内涵。
        在汉代,儒家思想是整个社会的主导思想,“礼”与“孝”又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这也成为当时统治者维护社会稳定的两大法宝,他们用“礼”维护已经确立的社会秩序,用“孝”指导家庭的和谐和对国家的忠诚。因此,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就会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庖厨”所体现汉代“礼”的内涵。《礼记·礼运》说:“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士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肴;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可见,最早出现的礼,开始于食礼,继而与祭祀鬼神相联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最后上升到维护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社会规范。所以,汉代“庖厨”包含了“礼”的最初内涵。

        “庖厨”所宣扬的孝道。在汉代,儒家宣传“贤以孝为首”,《孝经》被统治者认可,“举孝廉”成为选拔官吏的途径之一,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了社会教化的双重影响下,世人皆“厚葬为德,薄终为鄙②”。《礼记·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由此可见,汉代作为“礼”一部分的“孝”体现了养生、送死、祭祀三个方面,汉画像石及墓葬的建造本身包含了送死、祭祀两个方面,它是“奉死如生,对先人尽孝”的物质载体,而 “庖厨图”的刻画则体现了墓主人的养生观念和对家庭兴旺、和谐的期盼。

        综上所述,汉画“庖厨图”所表现的内容,向世人展示着汉代“以刀代笔”的雄厚艺术成果,同时又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礼”,强调了“孝”,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稳定的期盼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邵士营 狄小卜)

        ①杨絮飞:《汉画造型艺术》第四章,67页,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②《后汉书·光武本纪》,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年。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