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八路军老战士孔庆珍:难忘当年战斗的日子  

发布日期: 2012-07-30 14:19来源: 编辑:张秋峰

       

    1953年孔庆珍抗美援朝回国后在北京留影

        大众网枣庄7月30日讯 八路军老战士孔庆珍,1928年10月出生于峄城区榴园镇东匡谈村,1945年4月参加革命,历任峄县县大队战士,台枣军分区教导队文书、侦察连文化干事、通讯队指导员、政治部组织干事,空军飞行大队政委等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立下了不少战功。1979年底转业到鞍钢集团烧结总厂任党委书记,上世纪80年代离休,享受厅级待遇,目前在辽宁鞍山定居。
        近日,八路军老战士孔庆珍从辽宁鞍山回到家乡枣庄峄城探亲,记者有幸跟随左右,游览了东湖公园、台儿庄古城以及老人的老家和几处战斗过的地方,对其经历有了些许的了解。在采访中,孔庆珍老人不断的说,他为革命作出的贡献不多,没有立下什么大的功劳,不值得去写。老人的谦卑令记者感动。
        报家仇雪国恨参加革命
        孔庆珍老人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凿壁偷光”的一代名相匡衡的老家——峄城区榴园镇东匡谈村,父亲孔宪增是一位私塾先生,以课徒为业。1938年台儿庄大战发生时,他刚刚10岁,他们兄弟跟着父母从老家一路向西逃难,经过焦山后、马山套、上郭家、下郭家,逃到了苏鲁交界处的韩庄一带,靠讨饭为生,两个月后才得以回家。但此时的东匡谈村早已变了摸样,房子被鬼子的炮弹炸塌烧尽,变成了一片废墟,更有村人被鬼子杀害,据说是被牛夹板子夹死的,场景非常惨烈。少年的孔庆珍将这份国仇家恨放在心底,期待着有一天自己长大了要报仇雪恨。
        孔庆珍的父亲孔宪增先生,是附近十里八乡知名的文化人,早在抗日初期就已是八路军峄县县大队的地下交通员,经常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孔庆珍的大哥孔庆怡、二哥孔庆彦曾利用在枣庄火车站车务段工作的机会,刺探枣庄鬼子的动态,及时为山区八路军送情报,孔庆怡还因此曾被鬼子特务逮捕过,后来两人都参加了峄县县大队担任武工队员。另外孔庆珍的近房本家叔叔孔宪启、孔宪海也都是武工队的指导员,常年在外打鬼子,对他的影响也很大,因此1945年4月,17岁的孔庆珍上完了4年级后,再也不愿意在家里待着,于是在一个晚上,没跟父母说,在二哥孔庆彦的带领下,来到了驻守在青檀寺北山后的大哥孔庆怡的部队鲁南第三军分区第三武工队,当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孔庆珍老人说,那时候父母年迈,姐姐已经出嫁,两个哥哥参加八路打游击,两个弟弟还年少,父母就指望他在家里挑水、种地干活呢,特别是母亲不愿意他干八路,怕有个三长两短,但自己还是义无返顾的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候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打跑小鬼子,过上安稳日子。

    当年用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孔庆珍老人至今视若珍宝

        在部队中成长
        孔庆珍老人说,参加革命后,因为自己有点文化,被安排负责队里的伙食账目等。那时候他的任务就是,提前到要驻防的村庄,一般都是在黎明,联系村里的保长,安排武工队员的伙食,并一一记账。枣庄地区的主食是煎饼,到了一个村子后,他就找人烙煎饼,做好武工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其中记忆最深的一次就是,在陈湖村附近的一个村子,武工队员们和鬼子打完了一次胜仗,到了开饭的时间,但保长却收不上来煎饼,结果把刚参加革命不久的孔庆珍急哭了。后来几经努力,这才保障了战士们的伙食。老人还记得一次在枣庄城南某村,战斗后缴获了鬼子的小半袋子糖精,但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都以为是毒药,不敢尝一下。后来来了一位日本反战同盟的日本人,经他介绍这才得知是糖精,于是那几天队里喝水、吃饭都放糖精,再后来糖精被上缴到了司令部。
    孔庆珍老人介绍,那时候武工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武装侦察,相当于侦察连的性质,将情报上报司令部。活动区域东到苍山,西到临城,南到邳县,北到枣庄,经常是带着短枪昼伏夜出,说出发就出发,休息的地点不定,时间不定。当年武工队中最有名的是贺进年,外号贺四,勇敢机智,经常一个人装扮成农民、商人,到枣庄、峄县城里搜集刺探鬼子的情报,他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1946年下半年,孔庆珍被选送到了设在南石沟的第三军分区教导队学习军事知识,主要是射击、投弹、刺杀、埋地雷等,并在教导队入了党。毕业后因为素质过硬,被留在了教导队担任文书,负责马夫、警卫、理发等事务的管理工作。没多久他又被调到了侦察连,担任文化干事。他说,这时候开始,他配上了短枪“三把盒子”,心里非常高兴,一次还被领导派去邳县农村夜间独自侦察,走了十几里路,山坡上“鬼火”时隐时现,但他出色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为后来的战斗打下了基础。可以说,鲁南战役中,孔庆珍所在的部队在外围的协助作战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8年,孔庆珍调到了通讯队担任连级指导员,下设骑兵排、电话排、通讯排等,驻守在峄县城南门外的一个村庄,这才抽出时间骑马回家看看。这是孔庆珍参加革命以来的第一次回家,虽然期间好几次夜间行军从老家村头经过,但他一直没能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
        情系空军
        淮海战役打响后,孔庆珍所在通讯队的任务是在外围打邳县,他们配合主力部队架设电话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解放后孔庆珍调任台枣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1950年组建空军,他因为各方面优秀得以入选,当年台枣军分区仅此一人。孔庆珍到了北京后先是跟空军司令部领导当秘书,后来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被安排到了上海大场、虹桥机场,在混成四旅10团30大队当政治干事,此时张积慧任飞行员。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孔庆珍和战友们从上海直接到了辽阳,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此时他是大队政委,耀先任大队长。大队里有飞行员十多人,用米格15战斗机,打下了多架美军飞机,涌现出了赵继良、傅毅之等著名的战斗英雄,立了非凡战功,后来他的许多战友因此成为了空军将领。1999年播映的第一部空军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凌云壮志》,反映的就是孔庆珍他们部队的故事,在播映之前剧组还专门邀请孔庆珍和战友们进行了研讨。
        1959年之后,孔庆珍老人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直到“文革”后恢复原职,1979年底转业到了鞍钢工作。虽然离开部队多年,但老人依然情系空军,经常关注空军的发展,他说,那毕竟是自己为之奋斗过的事业。(孔浩)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