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四川去年家暴投诉1845起男性受害者占2%
2016-01-12 08:41:00来源:华西都市报
日前,四川省妇联的工作人员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4年,四川全省妇联系统接到的家庭暴力信访量为1742件,到了2015年,这组数据增长到1845件。据悉,省妇联与驻蓉多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由律师事务所派专业律师轮流值守12338妇女维权热线。 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但说起家暴,你会想到有男人被女人打的情况发生吗?今天的“华西解读”告诉你,“男人遭家暴”的事儿真的就发生在咱们身边。 日前,四川省妇联的工作人员向华西都市报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2014年,四川全省妇联系统接到的家庭暴力信访量为1742件,到了2015年,这组数据增长到1845件。家暴投诉居婚姻家庭类案件之首,占比31.4%。省妇联权益部相关人士表示:“除了女性,男性也会遭遇家暴,在我们收到的案例中,约有2%为男性被妻子打。” 看数据 超1800起家暴案件 2%为老公被妻子打 2015年9月8日,全国人大在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对家庭暴力法(草案)》征求意见。四川省妇联组织3100多名妇联干部、854名各级人大代表、723名各级政协委员、56名律师以及5000多名老师、公务员等,学习、讨论《反家暴法(草案)》,并实名通过全国人大网提出意见建议700余条。 华西都市报记者从省妇联获悉,从2014年12月1日至2015年11月30日,省、市(州)、县(市、区)妇联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总数9408件(次),其中婚姻家庭类5874件,妇女因家庭暴力来访1845件,居婚姻家庭类案件之首,占比31.4%。 根据受访情况,省妇联归纳了家暴频发的几点原因,包括男方有性格缺陷或酗酒、赌博等生活恶习;男方外遇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女方维权意识薄弱,导致家庭暴力多次发生;女方经济不独立,男方在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等。 “除了女性,男性也会遭遇家暴,在我们收到的案例中,约有2%为男性被妻子打。”省妇联权益部相关人士表示。 专家说 增强反家暴法可操作性 可继续出台规范性文件 自反家暴法审议通过以来,网络上种种争论不绝于耳。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男人在家里被老婆打了,他会告诉别人吗?没人说,没人讲,就更别提调查取证了,那么新法又如何执行?岂不成为了一纸空文? 对此,反家暴法建议稿参与起草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祁建建认为,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有一个过程,反家暴法也不例外。“如果在实践中发现仍然存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仍可继续出台具体适用法律的解释、典型案例、指导案例、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反家暴法。”祁建建说。 中国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理事杨晓林亦表示,反家暴法中设立了强制报告制度,在强制性上,仍有待细化和做好与其他相关法律衔接的工作,责任承担上需要更加明确,以保证其强制性的实现。 新举措 全省已建97个反家暴庇护所 近几年,省妇联投入项目经费100万,在南充市仪陇县、广元市利州区、乐山市犍为县和资阳市乐至县进行反家暴试点,通过项目实施,妇女遭受家暴的基层救助示范机制基本形成。比如,重视家暴预警的成都建立了“社区脆弱家庭库”;重视轻微家暴调解的攀枝花“433维权模式”、南充“果城和事姐”等等。 “我们联合省公安厅在基层派出所建立反家暴报警点1003个,并首次将处理家暴案件能力培训纳入派出所所长培训课程。”同时,联合省司法厅推动依托基层司法所在乡镇以上妇联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机构4787个。联合省民政厅在全省建立97个反家暴庇护所,开展对遭受家庭暴力妇女的救助和庇护。 据悉,省妇联与驻蓉多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由律师事务所派专业律师轮流值守12338妇女维权热线。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江茜谢燃岸 /延伸阅读 国外的反家庭暴力立法 美国:被家暴可向法院申请保护令 美国有“保护令”。美国妇女面对家庭暴力有一把“尚方宝剑”,即“民事保护令”。这种“保护令”的申请很简单,受虐妇女难以忍受丈夫的家庭暴力,自己可以到法院申请保护,法院会获准该妇女受有限保护。 加拿大:戒备森严的避难所 加拿大政府通过在社区设立避难所的方式给急于摆脱暴力环境的妇女提供紧急援助,直到她们找到安全住所为止。它戒备森严,始终置于警方的保护之下,施暴者无法接近,受害者的心理和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英国:打老婆者拖入“黑名单” 英国政府管理家庭暴力有奇招。设立“家庭暴力注册簿”,将虐待妻子的人统统记录在案,以便警方和他们日后的新欢核实其过去的劣迹。 法国:儿童家暴零容忍 法国法规定,“对15岁以下未成年人实施暴力行为,致使被害人丧失工作能力达八天或八天以内,或没有伤及被害人工作能力的,处以3年监禁和45000欧元罚款。……”这种规定体现了对儿童权益的特殊保护、严格保护,也体现了针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的零容忍。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