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新闻

城市中最后的汽笛声②:十电铁路的尴尬境遇

2016-02-23 17:45:00来源:大众网作者:孟令洋

说起枣庄城区铁路,就绕不开城区内那条依然“活着”的专用铁路——十电铁路。十电铁路从1969年开始修建,经历了“远离市区”、“陷入城市”、“分割城市”的过程,从繁荣一时到遭遇冷落再到如今的饱受诟病,不过47年的时间。

城市中最后的汽笛声

 

文 / 孟令洋

 

  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筑台枣铁路开始,铁路就和枣庄结下不解情缘,甚至可以这么说,历史上“煤城”枣庄的发展和鼎盛是铁路“拉”来的。

    时至今日,枣庄城区内依然有一条专用铁路——十电铁路。从1969年开始修建,十电铁路经历了“远离市区”、“陷入城市”、“分割城市”的过程,从受宠到冷落再到如今的饱受诟病,不过四十多年的时间。

    随着胜利路公铁立交的顺利通车,要求将“十电铁路”迁出城区的呼声日益高涨。也有网友提出,这样一条承载很多历史信息、见证了枣庄城市发展的铁路不能简单的迁出。从今日起,大众网记者将探访这条依然运转的的枣庄城区专用铁路前世今生,从铁路的角度看清枣庄这座城市历史中、转型中、发展中独一无二的身影。

十电铁路的尴尬境遇

解放路立交桥段的十电铁路。孟令洋 拍摄

铁轨两侧垃圾随处可见。姚秀谦 拍摄

铁道附近的居民区。孟令洋 拍摄

  说起枣庄城区铁路,就绕不开城区内那条依然“活着”的专用铁路——十电铁路。十电铁路从1969年开始修建,经历了“远离市区”、“陷入城市”、“分割城市”的过程,从繁荣一时到遭遇冷落再到如今的饱受诟病,不过47年的时间。如今谈起这条铁路,市民们牢骚满腹。“垃圾成堆”、“出行不便”、“影响城区发展”等标签让昔日辉煌一时的城区专用铁路陷入尴尬境遇。

居民回家总要越过铁轨。孟令洋 拍摄

居民与铁道相距不足五米。姚秀谦 拍摄

有居民家与铁道仅相隔数米。孟令洋 拍摄

  沿铁路漫步垃圾尽收眼底 成城市卫生死角

  近日,大众网记者从解放路立交桥起沿铁路一直走到城区专用铁路枢纽站——枣庄东站。

  解放路立交桥段铁路两侧是竖立的广告牌,春节刚过,广告牌下、铁轨内外全是各种生活垃圾,废纸、食品包装、广告纸等。经常在铁路附近散步的周大爷告诉大众网记者,这段铁路虽然看着脏,与其他居民区附近的铁路相比,“这还是干净的。”

  如周大爷所言,漫步在城区专用铁路上,第一感受是“真脏”。

  沿解放路立交桥向西走,铁路开始进去居民区,这里的不仅是各种生活垃圾,就连剩菜剩菜也随意倾倒,俨然成为一个垃圾倾倒所。在立新小区铁道口附近,大众网记者亲眼目睹了附近商家随手将剩饭抛洒在铁路旁。整个十电铁路沿线卫生环境恶劣,成为城市的卫生死角。

  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线逐渐湮灭在市区中,和城市道路平行交错,造成交通问题,而且有不少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跟火车抢道造成。以铁西小区、立新小区等为代表的居民区居民对这条铁路是怨声载道,铁路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每天都得横跨铁路。附近居民称他们走过的铁路比桥都多。

铁道口一瞥 孟令洋 拍摄

铁道旁的菜市场。孟令洋 拍摄

在铁轨周围被居民堆积着各种杂物。姚秀谦 拍摄

  轰鸣穿梭的火车影响交通 市民呼吁“迁出城区”

  枣庄老城区城区里很多的铁路专用线,把本来就不大的市中区城区分割了好几块,而且很多时候铁路的通行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道路交通。

  生活在枣矿医院附近的韩大妈说,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城市边缘的道路,不是主要道路,“以前还有个铁桥,过火车不太影响交通。”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铁路已经被城市包围,”陷入“城市城区,大大影响了交通。以青檀北路为例,这里靠近枣庄东火车站,而且作为货场调车,经常会把青檀北路的道口作为调车的一部分,有时堵车达三四个小时。

  在城区,有不少铁路地下人行通道。由于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老化残缺”,加之地面北高南低,每逢雨天,各路雨水便流入铁路下的人行道内,致使市民只能“望洋兴叹”,不能通行。生活在铁西小区、立新小区的居民企盼铁路及其他相关部门能尽快拿出个万全之策,彻底解决铁道附近居民通行难问题。

  凝聚城市历史的十电铁路如今带来了交通、环境等诸多问题,甚至制约城市的规划,已成为一个棘手的困局。随之而来的则是让它迁出城区的呼声越来越高。

  有网友在鲁南论坛说,一个城市,越注重规划、注重民生,越会发现城区专用铁路带来的困扰。不少市民认为,目前十电铁路横亘城区中,让老城区的规划受限于铁路,“从长远来看,铁路外迁是根本解决之道,为城市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有市民这样告诉记者。

  未来,十电铁路将要走向何方?

  相关链接:

  城市中最后的汽笛声:枣庄城区铁路缘起何处

  如果说,在枣庄能够有一种东西可以透过历史的眼眸,传递前人的信息,那不少人心中的答案一定是见证着枣庄发展的铁路。要了解枣庄,就绕不开了解枣庄的铁路。

初审编辑:张敏
责任编辑:马震
友荐云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zdz@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