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亚洲企业积极并购欧洲资产
2013-05-24 17:42:00 来源:人民日报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5月22日发布报告称,过去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迅猛,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额为103亿美元,2012年达6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普华永道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加,尤其是2011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对欧洲资产的并购交易额更是翻了几番。与此同时,日韩等亚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欧洲资产的并购力度。 原标题[亚洲企业积极并购欧洲资产]
核心阅读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5月22日发布报告称,过去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增长迅猛,2008年海外并购交易额为103亿美元,2012年达65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普华永道表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加,尤其是2011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对欧洲资产的并购交易额更是翻了几番。与此同时,日韩等亚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大对欧洲资产的并购力度。
加快海外并购步伐 本报记者从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获悉,德国的主要外资来源仍是欧盟国家,但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对德投资额不断增长。截至2011年,对德投资最多的亚洲国家是日本,累计投资154亿欧元;其次是韩国,累计投资44亿欧元;中国累计投资了11亿欧元,中国对欧洲的投资约有半数落户德国。虽然中国投资数额不大,但近年来增长迅速。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共对德投资252个项目,位列美国和英国之后,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超过日本的188个和韩国的36个。 日本企业在日元升值期间加快了海外并购步伐。据统计,2011年日企海外收购和兼并总额达73264亿日元(1美元约合101.4日元),同比翻一番,数量共计474宗,同比增长23%,均创历史新高。医药、饮食、航空等内需型行业的大型并购案成为2011年日企海外并购的最大亮点。 2012年,韩元升值趋势明显,对美元上涨近7%,韩元高企让韩国企业在海外收购时钱包鼓了起来。三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得甲认为,眼下是韩企收购欧洲企业的最佳时期,不仅韩元强势,而且由于国际市场流动性丰富,并购融资的难度也有所降低。 事实上,韩国大企业去年早已出手。譬如三星电子2012年7月以3.1亿美元购得英国CSR公司的无线通信连接芯片业务,同年8月又以3400万美元收购瑞典半导体公司Nanoradio;韩国SK集团的海力士半导体公司收购意大利半导体制造商Ideaflash。 调整海外并购形式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部中国企业服务主管合伙人黄佳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政府层面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推动力度较大,“走出去”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其次,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被并购的企业十分看重中国买家的介入,希望通过并购,将产品卖往中国。上述优势是其他亚洲国家所不具备的,尤其是后者,往往可在一些并购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黄佳坦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也存在一定劣势。由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经验不足,在并购过程中沟通能力相对欠缺,尤其是在投标类并购中往往处于劣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形式出现了不小变化。前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偏好资源类企业,如今更注重通过并购掌握核心技术或品牌,并且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并购。同时中国企业也从原先单纯追求控股转变为控股与参股并存,尤其是在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收购上,中国企业更愿意通过参股合作开拓中国市场,并在此过程中掌握主导权。黄佳强调,未来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还会持续增长,甚至在未来3到5年内中国每年的海外投资额有可能超越吸引外资额。 此外,韩国企业的并购形式和目的也在悄然变化。过去韩国大企业的海外投资对象主要集中于自然资源和土地等资产,现在并购的目的则是迅速掌握核心技术。韩国中小企业进军海外的热情也日益高涨。2012年韩国大韩商工会议的调查报告称,高达78.4%的韩国中小企业目前正在或计划进入海外市场。其中,韩国中小企业最希望进入的市场是欧洲(20.0%),然后是美国(19.3%)、中国及东盟(16.8%)、日本(10.5%)等。 为欧洲创造就业岗位 目前,日本在德国有1000多家企业,为当地创造8.4万个工作机会,韩国有130家,雇佣当地员工约4000人。日韩的投资领域主要是汽车、机械、化工和电子。中国在德国设立了1000多家企业,创造了1.2万个工作机会。中国企业的投资领域除汽车、工程机械和电子外,还有不少集中在食品饮料和纺织产业。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对德投资也增长较快,目前印度在德国设立了300家企业,雇佣员工1.4万人。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投资部主任罗伯特·赫尔曼博士对本报记者介绍,亚洲是德国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去年在德国的项目数量占外资项目总量的25%,中国是亚洲最重要的投资国,名列第三,共投资了98个项目。“我们期待投资者能开展长期投资与合作,而许多中国投资者没有让我们失望,”他说,“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德国也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他们不仅在德国进行长期的投资分析,还运用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如今大多数中国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即雇佣当地的管理人员。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资本,同时也创造了工作岗位。我们期待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 (本报柏林、东京、首尔、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管克江、田泓、万宇、莽九晨)
责任编辑:王斯澄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