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男童爱眨眼清嗓子或是行为障碍

    2013-05-21 13:12:00作者: 任珊珊来源:广州日报

这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在作祟。“这样的孩子很无辜,他不是调皮学坏,只是患上了‘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说,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

    原标题:男童爱眨眼清嗓子或是行为障碍

  专家提醒,“抽动秽语综合征”常在开学之初、考试期间高发

  本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孩子爱眨眼,经常不自觉地清嗓子,不时蹦出一两句脏话,批评教育也不管用?这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在作祟。

  儿童神经专科医生指出,随着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和交流方式改变,该病呈现发病明显增多的趋势,且越到开学时、考试期间越容易发作。

  男孩发病比女孩高三倍

  7岁的杨杨最近突然变得很“调皮”:他常一边说话一边挤眉弄眼,还不时像有咽炎的爷爷一样清清嗓子。教育他不管用,爸爸批评了他几句,他的脾气更大,竟然气得直抽抽。“这孩子怎么学坏了!”爸爸很失望,还埋怨妈妈对孩子教育不用心。

  “这样的孩子很无辜,他不是调皮学坏,只是患上了‘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说,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这种病从1岁到21岁都可能发病,但发病高峰人群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10岁以前的孩子大约占90%。统计显示,病人的平均起病年龄为6~7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至少要高三倍。

  这种病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为首发症状,如眨眼、歪嘴或摇头等,也可表现为颈、肩、肢体甚至躯干的抽动。”罗向阳指出,四到五成的患儿首先表现为眼部抽动,因而被当成“爱挤眉弄眼”。重复性发声性抽动也很常见,通常表现为清嗓子、干咳、说粗口、吸鼻或尖叫等。与此同时,很多患儿还会表现出情绪障碍如焦虑、烦躁、脾气大、情绪低落等。

  治疗别陷入三大误区

  目前医学界对于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了,估计认为与锥体外系病变有关。“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并不困难,越早介入,治疗效果越好。”罗向阳指出,抽动秽语综合征能够不同程度地干扰儿童的认知功能和发育,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家长应该引起重视。临床观察发现,家长们在求医路上经常陷入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完全依靠吃药控制症状

  错!实际上该病是神经、精神、心理三结合的疾病,需要三方面的综合治疗,尽管服药的效果明显,也不能完全依赖药物,要注意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误区二:这种病非常严重,治不好

  尽管该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但它对生命和智力都没有影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但积极治疗的话,预后良好。

  误区三:情况好转便可停药

  该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复发的倾向。不遵医嘱自行停药可导致复发,而且复发后抽动的内容会发生改变,如以前是眨眼睛,停药后变成了甩脖子等。

  少让孩子看动作片

  罗向阳提醒,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挤眉弄眼、口出粗言等情况,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缺乏教育”的坏行为而多加指责,更不能打骂孩子,应该前往医院请专业医生诊治。

  需要强调的是,家庭氛围、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病情有非常大的影响。“各种精神刺激,如打骂、训斥、频繁的提醒都会诱发此病,或者使得孩子病情加重。”罗向阳建议,最好不要让患儿观看紧张激烈的动作片或者战争电影,不要玩太多电脑游戏,还可适当减少参加业余活动班。

  一旦碰上孩子发作,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高发危险段,如开学之初、考试期间,要注意调节孩子的情绪,以预防疾病发作。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的紧张和劳累,可鼓励孩子参加韵律性的体育活动。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