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人造免疫部队”围剿肿瘤 晚期患者生存率提高5至10倍
2013-05-22 10:41:00 来源:北京晨报
李志亮主任指出,尽管肿瘤患者通过规范合理的生物治疗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但最理想的方式依然是联合手术、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在输入的免疫细胞中,最显著的是DC细胞,也就是树突状细胞,它们进入患者体内,可以有效识别体内不同位置的肿瘤细胞。 原标题:“人造免疫部队”围剿肿瘤 晚期患者生存率提高5至10倍 肿瘤生物治疗流程图 近期召开的“个体化医学高峰论坛”会议报告显示,北京武警二院利用多细胞生物治疗技术,并配合其他常规治疗,可以使晚期肺肿瘤三年总生存率从3%提高到31%,晚期胃肿瘤三年总生存率提高30%,晚期肾肿瘤三年总生存率提高24%。平均提高晚期患者生存率5至10倍。 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主任医师李志亮表示,生物治疗从患者体内提取抗肿瘤免疫细胞,在体外培养活化后再将它输入肿瘤患者体内,诱导或激活肿瘤病人体内相对较弱的抗肿瘤细胞,让大量“援兵”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促使肿瘤缩小或消失。由于细胞采自患者自身并在GMP实验室培养,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无副作用。 李志亮主任形容说,回输患者体内的细胞就像一支“免疫部队”,可以实现病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快速“增兵”,以压倒性的优势消灭肿瘤细胞,且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目前,除了针对包括肾肿瘤在内的泌尿系统肿瘤,以肺肿瘤为代表的呼吸系统肿瘤和以胃肿瘤为代表的消化系统肿瘤,在放化疗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志亮主任指出,尽管肿瘤患者通过规范合理的生物治疗可以大幅提高治疗效果,但最理想的方式依然是联合手术、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 生物治疗多用于 术后和放化疗后 肿瘤病人经过手术、放化疗后并不意味着整个肿瘤治疗过程的结束。研究表明,90%以上的肿瘤复发是在常规治疗后的3至5年内,因此做好配合治疗和巩固治疗尤其重要。并且手术和放化疗后,由于大面积的创伤或免疫损伤,会造成病人处于一个极度虚弱和免疫低下的真空状态,如果身体里还有残余的肿瘤细胞,将会造成复发和转移,让治疗前功尽弃。联合生物治疗的意义就在于及时消灭转移复发隐患,快速提升免疫力,提高治愈率,让病人平安稳定地度过3年危险期。 生物治疗流程: 一、患者血象等检查合格后,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约60毫升静脉血。 二、置入GMP实验室中进行细胞分离,去除血红蛋白等,分离出患者体内不成熟免疫细胞。 三、医技人员把不成熟免疫细胞分为多批次,并加入培养液、细胞因子、肿瘤抗原进行培养,刺激细胞活化、增殖。 四、经过7至12天左右,被激活并恢复免疫功能的细胞迅速扩充千倍左右,再被分多次回输到患者体内。 五、在输入的免疫细胞中,最显著的是DC细胞,也就是树突状细胞,它们进入患者体内,可以有效识别体内不同位置的肿瘤细胞。 六、DC细胞输入后,再多次回输细胞肿瘤杀伤T细胞(CIK、NK、CD3AK、γδT),它们准确找到带DC识别的肿瘤细胞后,直接进行杀灭。 七、隐匿在身体各处的肿瘤细胞被杀灭后数量下降,肿瘤缩小,病情进入稳定状态或康复。 综合治疗 克制罕见肝肿瘤 肝肿瘤合并肺部转移并伴有罕见的右心房转移,病情如此严重生存期有多久?一个月还是两个月?事实是,从治疗开始至今,这位肝肿瘤晚期女患者已生存了8个月之久…… “针对这位女患者的病情,我们为她制定了生物免疫治疗为主,配合动脉灌注化疗、NT热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半个月后,病情即出现了转机。在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这位患者已回到家乡休养。”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李志亮主任介绍说。 仅仅因为感觉乏力,无论怎样休息都无法缓解,这位49岁的姚姓女患者前往家乡的一家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原发性肝肿瘤,同时发现已发生肺部转移以及右心房转移。以往的肿瘤症治疗经验认为,右心房仅仅是肿瘤栓的“过路”器官,肿瘤细胞是不能在心腔内种植并生长的,但是,无论是CT还是超声检查,都提示了一个共同的结果,肿瘤确确实实已转移到姚女士的右心房,正在那里扎根生长。 由于肝肿瘤已发展到晚期,并已出现肺部转移特别是罕见的右心房转移,接诊姚女士的那家医院没有为姚女士做进一步的治疗。抱着一线希望,姚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京求医。 “来医院时,这位病人几乎是被家人架进门的。”李志亮主任说。 在确定了姚女士的病情后,一套多种手段抗击肿瘤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被明确制定出来。首先,从姚女士体内采血60毫升,为生物治疗的细胞培养做准备;紧接着,进行动脉灌注化疗,用药物直击病灶部位的肿瘤细胞;随后,使用NT热疗再给肿瘤细胞致命一击;最后,将采血培养出的免疫细胞回输到姚女士体内,扫荡身体里残留的肿瘤细胞……半个月后,姚女士的病情明显好转。 在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后,原本不到一个月的生存期已经延续了八个月之久。 “在综合治疗期间,我们发现,患者的副反应明显比普通化疗要小,对患者血象的影响也小,患者的生存质量更高。”李志亮主任表示。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