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挽救生命把握“黄金四分钟”
2013-05-22 11:00:00 张晓莉来源:北京晨报
5月13日下午,某公关公司一名24岁男性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开。” 张澍教授介绍,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大大依赖于快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 原标题:挽救生命把握“黄金四分钟” 5月13日下午,某公关公司一名24岁男性员工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离开。“太可惜了。”谈起刚刚心脏猝死的外企白领,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教授十分感慨,“据我们的研究,我国每天大约有1500人因心脏骤停导致猝死,为全球之首。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但我国心脏性猝死急救的体系和能力却非常薄弱。很多年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在推广公共除颤计划。反观我国,即便在北京,心脏性猝死的公共急救水平也要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张澍教授介绍,对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大大依赖于快速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除颤。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能暂时维持血氧供应,但仅仅心肺复苏无法将心室颤动转复为心脏正常节律,电除颤才是转复心脏节律、治疗心室颤动的唯一手段。 医学研究表明,对于心室颤动的治疗,除颤每延迟一分钟,生存率下降7%至10%。在心脏骤停发生1分钟内行电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而5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7分钟约30%,9到11分钟后约10%,而超过12分钟则只有2%至5%。 在正常室温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果时间在10分钟以上,即使病人抢救过来,也可能是脑死亡,即植物人。所以在心源性猝死急救上有“黄金四分钟”之说。因此对于心脏骤停的治疗,大部分的注意力都聚焦于如何提供快速的电除颤。 由于从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呼叫救护人员到救护人员赶至现场除颤所需要的时间往往超过10分钟,因此美国心脏协会大力推广由现场人员进行“第一目击者”的心肺复苏和除颤治疗。 当发生心脏骤停后,现场第一目击者必须在四分钟内按照“叫叫CABD”的程序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叫-确认意识,叫-呼叫120,C-胸外按压,A-打开呼吸道,B-人工呼吸两次,D-AED除颤。是否能够成功挽救生命,这四分钟内的急救行为至关重要,所以对于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而言,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知识、技能和行为意义重大。 晨报记者 张晓莉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