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勿盲目进补 适当补脑健体

    2013-05-23 11:50:00作者: 梁红举来源:广州日报

是蔬菜和水果,它们均富含人体三宝——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缓解厌食和便秘现象,利于新陈代谢。晚餐占全天能量的30%,应以主食及蔬菜为主,清淡易消化,有助于抗疲劳、养神醒脑。

    原标题:勿盲目进补 适当补脑健体

  中高考来临,考生要均衡饮食

  中高考临近时,学生们学习负担重、脑力劳动活跃,加之天气炎热及压力大等原因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因此身体包括大脑确实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但不少家长容易误认为大鱼大肉、多吃补品就是增强营养。在这方面,学生家长们有很多误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林秀红认为,考生此时饮食不仅不能大补,反而应该以清淡为主,注重平衡饮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文本报记者梁红举 图 CFP供图

  误区一:肉食太多

  考生饮食误区首推肉类太多,主食减少。有的家长会说“饭吃不了算了,多吃点菜”,这是不科学的。肉类主要提供蛋白质,其中鱼肉、鸡肉、蛋类含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增强记忆、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进食太多肉类会导致脂肪摄入过多,加重消化负担,使分布到大脑的血液减少,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

  误区一:盲目进补

  其实天然存在的各类食物已经包含了我们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因此只要规律吃好三餐、不挑食偏食,就能保证足够营养。考前大量食用保健食品、补品,如果考生肠胃不适应,加上春夏季气候干燥、炎热,容易造成腹泻、过敏、上火等。曾有家长给孩子吃人参和鹿茸,造成孩子流鼻血不止,甚至在考试时出去止血,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此外,一些提神保健品中可能含有精神兴奋剂类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依赖性,导致失眠不安、心跳加速等不良后果,反而降低学习效率,适得其反。

  误区一:食谱大变

  家长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考前对考生食谱大变,殊不知这是考生饮食的大忌。因为食谱突然变化,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考生应该保持日常的生活和饮食规律,尤其是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或不经常吃的食品,以免出现不适现象,因小失大。

  健体补脑食物适量选择

  并不是说没有补脑、强身健体、帮助睡眠、提高记忆力之类的食物。林医师认为,可以多吃些鸡蛋、牛奶和豆制品。因为鸡蛋含优质蛋白质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蛋黄还含有可提高记忆和智力水平的卵磷脂,以及丰富的钙、磷、铁及维生素A、B、D等,因此可每天吃一个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同样含有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卵磷脂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适合脑力工作者。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它们均富含人体三宝——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缓解厌食和便秘现象,利于新陈代谢。考生每天可吃300~500克蔬菜及水果。深色蔬菜的营养价值更高,天热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清热解暑的蔬菜,如苦瓜、山药、冬瓜、绿叶蔬菜等。水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抗氧化维生素可有助于大脑正常运转,保持清醒;此外水果中含有的镁、锰等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对于稳定神经细胞的功能也有裨益。

  核桃、芝麻、花生、瓜子等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这两种物质都是神经细胞形成发育及运动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改善思维,增强记忆力,但由于热量较高,因此每天不宜多吃。

  专家建议

  午餐要丰盛

  从现在开始,就要开始规律的饮食。

  早餐必须要吃,而且要保证质量。早餐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30%,营养的早餐包括主食(粥、面条、馒头、包子、面包、肠粉、玉米等都可)和蛋白质(牛奶或豆浆)以及鸡蛋。

  午餐占全天总能量的40%,因此午餐饭菜要丰盛,有主食、有肉、有菜、有豆制品,烹调肉类时,尽量以低脂清淡的方式,比如清蒸、煮、炖,避免油煎油炸。大脑的供能物质是葡萄糖,而葡萄糖主要由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而来,主食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因此主食是三餐中最主要的,包括米饭、面、馒头、面包、粗杂粮(如玉米、燕麦、红薯)等谷类食品,每天至少保证350~500克,不可任意减少,并且应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膳食纤维的粗杂粮。

  晚餐占全天能量的30%,应以主食及蔬菜为主,清淡易消化,有助于抗疲劳、养神醒脑。如米饭2.5两+清炖莲藕排骨汤+青椒土豆丝+皮蛋拌豆腐;米饭2.5两+洋葱爆猪肉+番茄炒鸡蛋+拌黄瓜等。

  若较晚睡,可于夜间加一次消夜,建议最好喝一杯牛奶,可以搭配面包或面条,既营养,又起到安神助睡眠的作用。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