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枣庄民生

峄城大枣产业化铺就农民幸福路

    2013-04-22 11:09:00作者: 赵磊 陈传会来源:枣庄日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是靠枣吃枣,我包了10亩枣林,一年多收10多万。近年来,峄城区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大枣产业,大枣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敲门砖”,铺就了一条幸福路。

  峄城讯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是靠枣吃枣,我包了10亩枣林,一年多收10多万。”峄城区阴平镇斜屋村村民陈玉喜一提起大枣,就喜不自禁。近年来,峄城区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大枣产业,大枣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敲门砖”,铺就了一条幸福路。
  搞好“三服务”,推动大枣规模化发展。生产服务上,该区每年都投资近40万元为农户无偿提供枣苗,今年又投资200万元新建了10公里环山道路。为改善水利条件,该区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新建桥、涵、闸30座,新打机井9眼,铺设地下管道10公里,实现水、电、路综合配套,切实做到了旱能浇、涝能排,为群众发展林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科技服务上,抽调区果树中心、农业局、林业局等专家组成技术小组,深入到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市场服务上,积极向省农业厅申报了无公害长红枣生产基地,并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女娲峰”牌商标及“峄县大枣”地理表识。利用互联网积极开拓外埠市场,帮助农户印制果品包装箱,加大产品推介力度。
  目前,峄城区枣园面积达3.2万余亩,已成为拥有长红枣、沾化冬枣、梨枣等10多个品种的标准化无公害大枣生产基地,年产量达到1000多万公斤,“万亩生态枣园”被列入枣庄市“一镇一业”示范园区。
  兴办“农家乐”,推动发展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万亩枣园附近的斜屋村、赵村等村庄充分挖掘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生态资源,抢抓农村旅游发展机遇,推出了吃农家饭、居农家院的生态旅游项目和大枣采摘活动项目,建设了五个自摘区,二处垂钓中心,六处养蜂基地,形成了“赏田园风光、品民俗风味、吃乡村土菜、住农家小院”的“农家乐”文化旅游特色。通过招商,在阴平镇赵村兴建大枣深加工基地,生产蜜枣、枣粉、胶枣、枣蜜等一系列产品,延伸大枣产业链,培育农民致富增长点。
  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大枣产业发展环境。该区坚持“率先发展农业旅游项目、和谐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倡导“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鼓励外资、民资参与旅游开发、延展产业链条,努力创造宽松环境,把旅游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来扶持培育。为激发农户积极性,该区对一次发展大枣10亩以上、资金一次性投入有困难的农户,由政府协调信用社优先贷款,贷款利率给予优惠,有效解决了群众先期投入难的问题。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通过拍卖、置换、承包等形式,大力培植林果种植大户。该区还积极引导枣农在种植大枣的基础上进行蜂蜜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蜜蜂养殖,枣农户均增收1500余元。(赵磊 陈传会)

责任编辑:韩连阔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