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吴敬凤:不平凡的台儿庄
2013-03-26 14:40:00 来源:大众网枣庄
我在台儿庄生活了十五六年,这个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城,十五六年下来,也从未让我觉得她有什么惊人之处,或者说是动人之处。她太小了,整个城方圆不过20华里,城内居民几万人而已。 我在台儿庄生活了十五六年,这个平凡不过的一个小城,十五六年下来,也从未让我觉得她有什么惊人之处,或者说是动人之处。她太小了,整个城方圆不过20华里,城内居民几万人而已。城内的民居杂乱无章,高低无序。若从平面图上看,只是比南方的某些小镇大了些而已。城内的人厚朴纯正,俨然上千年来遗留下的民风。 十五六年里,我过得简简单单,朝作暮息,无望无求。而这个小城也似乎如此,在朝升暮落中,毫无痕迹地度过岁月的溪流。 但是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运河边,看着夕阳如染,河水如橘,听着远处清真寺的钟声,以及岸上山南海北人流如织的游客,看着矗立在运河北岸的三大纪念展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李宗仁纪念馆和贺敬之文学馆,我心头竟然莫名地涌起一种激情和自豪。这种激情和自豪在我耳边大声告诉我:台儿庄不平凡! 是的,台儿庄的确不平凡,你不得不认真慎重地考虑,她的不平凡的历程。这种历程让她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如一朵奇葩,在这个偏僻的角落里,在地图上都不容易发现的华东区域的角落里,绽放着独特的艳丽,散发着独特的芬芳。这个运河古镇,从兴盛伊始到现在上千年来,到底演绎了多少的悲欢离合,风云变幻,姑且不好评说。无论是乾隆下江南在此地恋留也好,还是隋炀帝下扬州路过这儿栽下诸多杨柳也好。这些尘封的往事可以都不必提起。单说75年前的那场大战,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她竟然承载了十三万军队的铁马横流,炮轰弹击,最后三万日军竟将她奈何不得,她却成了日军的坟墓。彻底击碎了,当时所谓的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她也成就了中国三万男儿的铁血丹心,为他们矗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为当时的中国矗起了一个光辉四射的威风和希望。 偌大的一个中国,在那个人人都喊着要亡国的节骨眼上,她——台儿庄,却击败了三万日军的铁骑,将一万多名所谓的大日本皇军活生生地葬在了这个不足20平方华里的小镇上。她击碎了多少日本军人那种狼子野心啊。因为她,日本人才知道了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惹的;因为她,日本侵略者知道了在中国往前行一步原来是步步惊心。也因为她,击碎了日军妄图轻而易举占领整个世界的狂梦。所以,台儿庄的确是不平凡! 当年蒋介石的队伍与日本人频频交手,打了那么多次的战斗,从最初的卢沟桥之战,到平津作战、太原会战、南口会战,再到沪淞会战,每一个战役结局其实都是一笔心酸帐。这笔帐深深地击溃了国人的心,助长了日本人的嚣张的气焰。尤其是八·一三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出动七十万余人对抗日军的二十八万,其结局,国军以伤亡了三十三万人的代价打败了日军,但对方仅伤亡了四万余人。这样的一个比例,无论怎么解释中国军队的胜利,在国人心里不能不说是一个心酸的嘲讽。将士们的心都寒了,中国人的心几乎被那些仗打垮了。但是台儿庄却在这个时候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把那场仗打得如此悲壮如此辉煌! 其实这种辉煌,连蒋介石本人都可能不曾预想到。翻开《台儿庄大战亲历记》这本书,据好多当年参战幸存下来的将士们的回忆说:蒋介石是不认为能打赢这场仗的,出于这种心理,他把当时最杂最乱的一帮川军推上了战场。而那帮川军当时名声太臭,是一帮被将领们推搡来推搡去的臭球,无人肯收留。作为军人,估计这样的推搡是让他们感到羞辱和窝囊的。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李宗仁将军找到了他们,这让他们受宠若惊。待听清李宗仁将军的意思以后,他们被鼓舞了被振奋了。李宗仁将军说:“过去,我们一直打内战。作为军人,这实在是一种痛心。如今到了国难当头的时候了,作为一名军人能在这个时候保家卫国,这是一个军人最大的光荣。即使战死疆场,也是一个军人的骄傲!”所有的士兵被这番话震撼着,鼓舞着,摩拳擦掌着,于是才有了台儿庄半个多月的浴血奋战。这支当年畏头畏脑,不守军纪,杂乱无章的军队在这个小镇的战役中居然全都生出了民族大义,生出了视死如归,舍生忘死的精神。据当时幸存下来的一个将领回忆说:好多士兵在战斗中有的断了胳膊,有的断了腿,还有的肚肠子都淌出来了,但是没有一个退缩的,全都战斗到最后一刻。三万将士的鲜血慷慨激昂地洒在了这片土地上。据说,在战斗不止的那几天里,整个城的上空除了弥漫的烟雾和尘土之外,就是呛鼻的让人呼吸不过来的血腥味。每一寸土地都被血污积染的黑红而发腥,尸体垛满了整个城的地面,让活着的人连踏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这是何等的一片土地,何等的一个小城。可以说,那场大战成就了她;但换个角度来说,她也成就了那场大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参战的人成了千古的英雄。尤其是李宗仁,他因那场战争蜚声海内外,而这个小城也因这一战享誉世界。据说那场战争过的一年以后,当时参与战斗指挥的池峰城将军因事去重庆,晚上带着夫人去一家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正在放映期间忽然停了,屏幕上突然出现了这样一行醒目的大字:台儿庄抗战神将池峰城师长携夫人在我院看电影。池峰城正惊疑间,有人高声说:“请将军站起,以便大家瞻仰、致敬!”整个放映大厅里顿时想起雷鸣般的掌声。由此可见台儿庄战役当时在全国人们心中的影响,也可见“台儿庄”三个字在中国的影响。 往事已逝近百载,当年的辉煌和盛誉已随着历史的车轮渐渐消失在人们逐渐模糊的记忆里。于是小城年复一年的平淡着,庸碌着,很少再有人提起台儿庄,也少有人知道台儿庄。直到1987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来此地,将当年那场战争重新记录下来搬上荧幕。于是“台儿庄“三个字重新走进人们的记忆。但是又是将近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电影太多了,那部《血站台儿庄》又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好多80后以来的孩子甚至都不知道那场战争是谁在跟谁打。就在这种遗忘和模糊之间,台儿庄居然会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源于一个决策者。这个决策者就犹如当年指挥台儿庄大战的李宗仁将军。只不过李将军指挥的是一场反法西斯血战;而这个人指挥的是那场血战以后在整个毁于废墟中的一座古城重建起来 这个人就是新上任的枣庄市长陈伟。此地人都知道,这个市长刚来时很年轻,仅39岁。这个年龄应该和李宗仁初来台儿庄时年龄相仿。李宗仁当年来此地指挥战役时仅38岁。只不过一个是广西人,一个是浙江人。两个不同地方的外乡人,在不同的时代,来到这个小镇,各自书写了不平凡的篇章。说起来真是有点戏剧性的巧合。 陈伟的才能胸襟也许并不比李宗仁相悬太远,只是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不能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来衡量。但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在同一个年龄,同一个地方,呕心沥血,运筹帷幄,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这个小地方写下了各自不朽的篇章。这一点,无论当下人怎么认为,但历史最后会做出公正的评断。 陈伟的功绩在于,他犹如当年李宗仁指挥的战争一样,李宗仁带领十万将士在装备极差的状况下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的是肉搏战,最后取得了辉煌的大捷。而陈伟指挥的这场无烟的战斗是在外无国家财政拨款,内无当地财政的援助,仅是以入股的方式,调动几个商家大户,利用五十万吨煤作为周转资金,将筹建古城的工程运转了起来。其用心不亚于当年李宗仁在台儿庄大战时断浮桥的苦心和决心。 古城的重建,应该不亚于那场大战。将一座明清的运河古城恢复起来,比十万将士对抗三万日军的严峻局面有过之无不及。面对这项工程,得有必胜的决心,必赢的把握。否则无法给枣庄人民交代。古城当初的原貌已经没有任何凭据。虽然还有一些上百岁的老人,但他们的记忆也已经零零碎碎。只还有城中当年战争中遗留下来的徽派、晋派、浙派的几个建筑。市长在面对那些建筑时是万千感慨和思绪翩翩的。台儿庄,运河北岸一个明清时期就最繁华的码头。其“一河渔火,夜不罢市”胜于都市的繁华景象,从那些古建筑中可以窥出一斑。如果不是那场战争,这个小城仍然还是完好无损的一座古城。可惜的是她随着那场战火成了一个废墟。就如一个美人,香消玉损之后,只还遗留下几件精美的饰品和衣物,让人不禁追忆,浮想翩翩。 要把这个“美人”复苏重生!市长下了这个决心。因为来枣庄一年多的调查中,他已经深刻的知道,这个素有‘煤城”之称的枣庄,早已资源枯竭,成了一个名不副实的空城。其贫穷程度已经在全省挂上了倒数第一的名次。此地除了名不见经传的灵山秀水之外再也没有什么了。 贫穷的地方,人也容易懒惰。这么多年穷过来,没有人想着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扭转一下局面。“城市转型”在枣庄应该是陈伟提出来的。无论转型成功的与否,这不是个立竿见影的事情,应该是任重而道远。他的睿智让他敏锐地感觉到,扭转资源枯竭的枣庄局面,首先打造旅游城市的品牌。他的调查,让他知道枣庄并不比江南差。这里好山好水,西临微山湖,南临大运河。每年的降雨量比北方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多。这些都给了他无比的灵感和勇气,于是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为一个地方创造一个绝无仅有的城市旅游品牌,这关乎着一个地区将来的发展趋向。而这个趋向的旅游品牌非台儿庄莫属。因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大战,有千年的运河和千年的古镇。 为了这一个目标的实施,他穿着一双布鞋几乎踏遍了枣庄的每一个乡镇,踏遍了台儿庄的每一寸土地。他独来又独往,独自穿街走巷,在百姓中寻访。寻访的人越多,古城的轮廓在他的脑海中也就越清晰。于是在若干个月的搜集寻访之后,重建古城的战斗开始了。 我没参加过那场战斗,也无法想象那场战斗的激烈性。我只见过整个城搬迁以后,零零落落的残墙断臂,方圆十几里,显得空旷而苍白。要在这空旷苍白的平地上将一座几百年前的古城恢复起来,得要用多少心血和心思,实在是度外人难以想象。 据说,建城那会儿,陈伟把全市所有的精兵强将都调到古城来了。那时所谓的古城就是西门口的一道城墙,墙内几排简易的工作房。所有的人吃住都在那几排房里,市长亦不例外。城内,从第一块砖,第一根木,第一片瓦,第一棵树,第一根电线,第一节水管,每一个“第一”都凝聚了多少个人无数个夜晚的推敲、研究和分析,凝聚了他们多少的心血和智慧,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听说进去的古城人都是既年轻又精干,其中不乏英俊少年。但是若干个月以后,所有的人都面目全非了。惹得古城以外的一些百姓再看见他们中间的一些熟人时,会惊得大呼小叫。甚者竟捂着嘴偷笑。笑什么?笑年轻英俊的一个人几经辗转变成了一个憔悴的小老头儿,简直不可思议!我亲眼见过几个当地人指着从古城里出来吃饭的一帮古城人,不无嘲讽又不无感慨地说:“瞧瞧那帮家伙,全都面目全非了。听说这帮人连他娘的私生活都没有了……”我还听说,有一个参与重建的负责人,在若干个月回家看望妻儿的时候,他的母亲看见他忽然失声痛苦,指着他说:“你还是我的儿子吗?你还有我这个娘吗?除了古城你还有这个家吗?”那一刻,他流泪了,说了声:“娘,儿对不住您”!但是,哭完之后,来了个电话,他接了电话就匆匆走了。而且这一走又是多少个日夜不回家。 陈伟自己也是如此,他刚来此地的时候,大家都在电视里见过他,一个英俊而儒雅的男人。但是,在古城重建的那个过程中,这个英俊儒雅的男人居然变得又黑又瘦。将若如此,士当拼死以随。当年那么散涣无纪的川军,在跟随李宗仁来到台儿庄以后,竟然全成了纪律严明铁骨铮铮的英雄。古城的这场无烟战斗,当与那场战争,在精神上应该能达到一个大道归一的统一吧。那种没白没黑的拼杀,历经数年,不是铁骨丹心就不会有这种坚韧的毅力和精神。有好些古城人,我都亲耳听说过“差点跟陈市长熬死了”。 数年以后,古城终于建成了。犹如再重续那段历史,所有复古的城墙可以让人看见几百年前的人间烟火;所有的巷子,让你都可以再重回当时的战争场面,炮与火,血与烟。每触摸一块砖,都放佛触摸到当时战士的身躯。 这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明清时代的古城,一个整体复活的古城。青砖灰瓦,抱柱雕梁,徽派的、晋派的、浙派的、闽派的、欧派的,鲁南民居、京城大院。当时这个水陆码头的繁华,商贾云集的景象,在这里被展现的一览无余。一草一木,一花一藤,也设置的无不浑然天成。这种奇迹已经不能用“辉煌”二字来代替。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她超越了那场战争的辉煌和使命,也超越了她在历史中的意义。那场战争,“台儿庄”三个字激活了当时国人的自信心、觉醒心,树立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威望。而这个古城却承载了铭记那段历史,弘扬战争文化、审视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的这么一个重大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从经济角度来说,她激活了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的趋向。若从艺术角度来说,她集结了古今中外,人类所有的智慧和结晶:建筑、艺术、园艺、绘画、历史、文化等等,所有的你要参考的一切和文化和艺术有关的依据,在这里你都能找到。 天下有很多古城,不同的是,台儿庄这座古城她是凭着智慧完全克隆出来的一个几百年前的旧古城。她的根植在明清的土壤,茎叶散发着现代的气息,但灵魂却是那场大战三万英灵凝聚出来的巍如高山般的不屈、不朽的灵魂! 所以,台儿庄是不平凡的。有着不平凡的历史,不平凡的气质、不平凡的灵魂、不平凡的发展;还有一代一代不平凡的人,在这里书写着一篇又一篇不平凡的永恒的篇章!
责任编辑:张永
本文相关新闻热点图片>更多<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