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2013枣庄两会 > 提案点击

张建军:关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2013-01-08 10:51:00作者: 来源:枣庄大众网

关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搞好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关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搞好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从国内外大环境看: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任务艰巨,增长放缓时间延长。
    二、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国家主导产业过快发展受到抑制。
    三、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上行动力明显不足。
    四、国际市场明显萎缩,国内市场状况不佳
    五、中小企业融资难。
    六、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在我国,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适用税率基本相同,但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实际税负较重,部分行业已超过30%。当前,针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减负少则十几项,多则二十几项,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七、中小企业成本上升快。一是各种与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增长较快,土地成本和租赁成本不断上升。二是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特别是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企业按法规为员工交纳各类社会保险金等费用,加上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整,用工成本增加了30%左右。
    八、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从我市的情况看:


    一、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部分企业经营者信心不足。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压力大。一是中小企业获得信贷难度大,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财务不规范,缺乏必要的抵押、质押物,很难获得贷款,即使获得贷款,成本也过高。二是企业还贷压力大,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加紧催还贷款,造成不少企业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还银行贷款,不仅加大资金成本,更是由于银行不再放贷,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放高利贷者逼命催债,企业家只能跑路。三是信贷联保影响。由于个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联保中的一个企业不能按时还贷,银行催促其他经营好的联保企业用流动资金代偿,给联保企业造成新的资金压力,变相转移风险,扩大了发展危机。
    三、个别政府部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意识不强。
    四、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一是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不够,缺少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待遇不平等,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存在歧视,感觉在社会上低人一等。三是法治环境有待完善,个别中小企业维权无门,有的不敢向上反应问题。四是社会舆论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五、政策落实不到位,经营成本上升。一是审批、审核和执法部门有法不依,上级有关税收和一系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的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兑现,规费减免有令不行,各种手续、证照的工本费一分不少,照收不误,搭车收费、代理收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二是中介服务收费过高,价格不透明,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收费标准和服务程序,并且工作效率低下,办理时限长。三是人工、用电、营销、品牌宣传、科技创新等成本急剧上升; 四是土地、环保、节能等制约因素依然突出,规模以上企业中近一半无自己的土地,土地多为租赁,环保、节能配套设施昂贵,手续繁杂,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
    六、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共服务、信息资讯、共性技术、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服务、行业自律等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完善。

    七、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多集中在高耗能、高污染、劳力密集型行业,产品缺乏特色,技术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多数企业没有技术中心或检验中心,加之中小企业缺少高端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大多数产品还处在模仿阶段,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很多都是粗加工,附加值低,缺少核心竞争力,抗击风险能力十分有限。

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强领导,创新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加大对企业家的培训,提升战略发展水平。 
    (三)进一步完善扶持激励政策,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建立综合效益奖励制度。二是加大创新奖励力度。三是引导企业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四是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五是因地制宜,推动镇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措施,全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制约难题,统筹解决企业用地难题。
    (五)进一步强化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刘洋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