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古城随笔

周华诚:站牌1938年48岁的李宗仁和台儿庄  

发布日期: 2011-12-15 17:22来源: 编辑:张秋峰

       

    杭州日报  周华诚


        一块站牌,不起眼,但坚毅挺立在风雨里。站牌上写着三个字,“台儿庄”。
      我要怎样形容第一眼看到它时,心里的震撼?从历史书的扁平纸页里,从苍白的个人印象里,“血战台儿庄”这一行字呼啸着刺破纸页和时空,竟生生地站了起来!站成了眼前这一块牌,站成了脚下这一座城,站成了哪怕伸手触摸一下都觉得指尖有血迹未干、风里裹挟血腥之气的历史丰碑!
      猎猎风中,弥漫的硝烟已经被吹散,一座千年古城显露出来:此刻,所有坚硬的建筑都已成了断壁残垣,所有昔日的繁华都已被炮火摧毁。两万多名中国将士的血肉之躯,已悉数植进此座城池,与青砖厚瓦一起,共同构成了抵抗日寇铁骑践踏的钢铁城墙。
      国破山河在。以2万人,重创日军1.2万人,这惨重代价,换来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抗战,影响了全世界的战争形势。
      1938年4月8日,那是一个春日,阳光遍洒战后的台儿庄。时年48岁的李宗仁,在这块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永载史册的纪念。
      73年后,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无以名状内心的敬畏。那天傍晚,在结束了中国报纸副刊年会的议程后,天已经黑了。就在这笼罩四野的浓重夜色里,我们前往参观几处台儿庄战争遗迹,在清真古寺冷寂昏暗的灯光里,砖墙上密密麻麻的弹痕清晰可见(仿佛还有余热)。院中的老槐树,枝干上也留下了狰狞的弹孔——那些子弹,有的就永远留在了大树的体内,如同战争的伤痕留在台儿庄的体内一样,无法抹去。
      作为二战中被摧毁的古城,台儿庄也像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树,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数十年后,终于绽放出了繁盛的新枝。这片曾经弹痕遍布、满目废墟的土地上,一座台儿庄古城被重建起来。
      真是大手笔!那么大一座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48亿元,依着京杭大运河的水系,从土地上生长出来。
      钱从哪里来?五家国有煤矿,一家拿出10万吨煤作为股份,等于一次性投入4亿元启动了建设。古城怎么建?他们对每一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作了最严格的保存,依据从海内外收集的数百张老照片和史料进行恢复,尤其是台儿庄大战时,国外的战地记者拍摄的老照片——包括罗伯特?卡帕,他在中国拍的惟一一场战役,1938年春天那场炮火中定格下来的每一个镜头。
      现在,在这座古城,每一幢建筑都做成精品,“敢于让每一块砖都没有缝隙”。他们又依托运河水系,把古城建成东方水城,数公里水街水巷舟楫摇曳,明清时期“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得以重现。
        这,真是今日的台儿庄么?
      从沉重的战场遗迹,一步跨入精致的古城,一时让人有些恍惚。而古城巷道中,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战时图片、实物、标志、碑记,时时提醒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确是昔日尽数毁于战火的台儿庄。
      现在的台儿庄古城,当时用50万吨煤重建的地方,净资产已经超过150亿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值”。台儿庄的今天发展得好不好,我在旅店,在街头,在景区有意识地与当地市民、机关干部、经营户聊天,问及他们的感受,没有人不竖大拇指的。
      离开台儿庄之前,我又去了站牌那里——在当年李宗仁留影,上有“台儿庄”三字的火车站站牌下,我毕恭毕敬站好,拍了一张照片。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这是罗伯特?卡帕的话。他还说,“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我想,如果历史是一部列车,中国从“台儿庄”这块站牌(也是丰碑)驶出,便驶上了民族扬威不屈之路。而台儿庄,从这块站牌驶出,也驶上了一条雄壮崛起之路。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村庄”,都该到这个“村庄”来看一看。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