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5210000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锐评

"听取骂声"传递出施政自信

    2012-12-06 10:47:00作者: 来源:鲁南在线

11月30日,在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组织主持的座谈会上,参加座谈的《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会后,黄苇町说,王岐山让他们敞开讲,说真话,“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

    大众网枣庄12月6日讯 11月30日,在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组织主持的座谈会上,参加座谈的《求是》杂志研究员黄苇町感觉,“一股新风扑面而来”。会后,黄苇町说,王岐山让他们敞开讲,说真话,“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更何况大家提的各种意见?”(《新京报》12月4日)

    而听取骂声的表态,也体现着务实气象。“兼听则明”,广开言路,听取舆论,并正视骂声,无疑展现出开阔的政治胸襟,也勾画出善治图景。敢于兼听,也能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增强政府公信力。
    在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场中,难免会呈现参差的局面:有认可声,必有质疑声;有解读,也会有建言。而在网络时代,就像《人民日报》说的:“人人都有麦克风”,造就着人人可以参与的扁平化言论格局,对权力运行进行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关注。对于异质化的舆论,是听取还是回避,是讳认抑或直面,考量着施政自觉与智慧。
    不可否认,网上的舆论,会因裹上“原欲经济学”的色彩、议事秩序紊乱等,而呈现出某些瑕疵:如议题虚设,谣言滋长,注意力转瞬即逝,易被煽动等,但从主流看,在网络这一“话语容器”中,充斥着恳切的民意表达,也不乏议政建言。它拓展了人们的诉求表达渠道和监督路径,也为官民搭起互动交流的平台。
    既然是观点市场,网络上的负面论调,就不会消泯。多数批评声,说到底是出于善意,是权利申诉与期许表达。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正因心怀热忱与期许,不少人才充当起社会的“啄木鸟”,以逆耳忠言来倒逼现实改观,以“针砭话语”来解剖时弊,促进社会进步。
    能否聆听这些观点,把脉民意,检验着政治包容度。“批评也是生产力”,勇于接受批评,才能与民众形成互动默契。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下,官员的纠错能力会得以提高,官民互信的生态也会更趋稳固。坊间的质疑、批评声,才能成为推动进步的“阶梯”,才能转化为最终的认同、叫好声。
    网络舆论,是民意的映射,是映照现实的多棱镜,也该成为施政的参考系。它的繁复芜杂,是社会价值地貌的投影,也是认知民情的切口。《人民日报》曾刊发评论称,“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传达出改革纵深化的信号,而“不完美的改革”,就该在听取民意反馈中,不断臻于完善。
    在当下,听取舆论,正成为社会的价值共识。无论是“让××说话,天塌不下来”的表述,还是“打捞‘沉没的声音’”“要正确对待‘责备音量’”的洞见,都在重申这一政治常识。温家宝总理曾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而今,王岐山的“包括骂声我们都要听”的表态,也与其一脉相承。
    “听取骂声”,传递出施政自信,也有助于互信生态的构筑。将听取批评作为奋进动力,才能沿着“民意台阶”拾阶而上,在信任共振中,助推文明前行。
(佘宗明)

 

 

责任编辑:张永

本文相关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