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632-3156865

通讯员qq群:25238684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内容 > 古城随笔

沈阳:与枣庄三石兄艺海探珍  

发布日期: 2012-09-17 15:47来源: 编辑:张秋峰

       

        大众网枣庄9月17日讯(作者 沈阳)壬辰秋月,得幸应邀参观考察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枣庄结识了当地文联主席、著名书画家姚三石先生,并在三石先生陪同下,还参观考察了台儿庄古城、台儿庄纪念馆和建设中的贺敬之文学馆等文化场馆等处。
        与三石交流,自然谈得最多的是文化。枣庄文化更是必谈的话题。
        我们从非博会谈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谈起了枣庄歌舞文化。
        知道枣庄是因为自小看过铁道游击队的故事,那首“弹起我的土琵琶”的歌,印象很深。在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时,我也看到了当年用过的那只土琵琶。俗称的土琵琶其实是根据琵琶仿造出来的柳叶琴,也是一种主要伴奏乐器。以柳叶琴作伴奏,也就形成了枣庄早期的柳琴调,即拉魂腔。枣庄的柳琴戏也就是 “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是当地著名的民间音乐曲调。
        据《山东省文化艺术志资料》记述:柳琴戏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当时,县城东门外演唱肘鼓子(亦称周鼓子)的武氏兄弟和滕县花鼓艺人安德友、高二伙同四句腔艺人八戒,常到东郭镇的苏楼演唱,与当地通晓音律、酷爱文艺的苏门秀才共同切磋,借鉴柳子戏的“山坡羊”、“耍孩”以及境内的“溜山腔”、“拉纤号子”等民间小调演变而成。  
        在枣庄还十分流行鲁南花鼓。鲁南花鼓其产生,据三石先生介绍大约已有200年之久。在古老的运河两岸附近的村庄盛行此舞表演,如张山子镇张山子村、马兰屯镇南洛村、泥沟镇北洛村、邳庄镇黄庄村等。特别是黄庄的鲁南花鼓在当地最负盛名,曾于1958年参加山东省民间舞表演,引起了轰动。此舞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是老百姓在节日、农闲期间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也是他们自娱自乐的最好形式。   
        我原先是分不清枣庄与台儿庄的关系,去了那里才知道台儿庄属于枣庄管辖。枣庄拥有特殊的气候与水文条件,可说是江北水乡,故当地流行渔灯秧歌,又称太平歌。渔灯秧歌就兴于台儿庄区邳庄一带。早在隋唐时期,鲁南民间就盛行竹马、秧歌渔灯。秧歌是土生土长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民间乡会艺术,流行于台儿庄运河两岸,春节期间由村庄自发地到各乡会演出。   
        在非博会上,我还看到了当地著名的伏里土陶。伏里土陶是枣庄珍稀民间土陶艺术品,为山亭区西集镇伏里村所特有。据考古发掘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是东夷部族向中原地区发展而定居下来时期的产物,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到龙山文化时期。伏里土陶又逐步出口到港澳台和海外,是在国际工艺美术品舞台上叫响的枣庄品牌。伏里土陶还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日本玩具博物馆、日本文部省等场馆和机构加以收藏,《中国造型艺术辞典》、《中国现代美术民间陶瓷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上也有所收录。
        在山东自然要说山东的人和山东的事。作为一个上海人,也会说及上海人对山东人的印象。我说,早期上海人是分等级的,因为南京路的大商店者是广东人打造的,由此广东人是上海老大。浙江人占据了上海的饮食和服务业,浙江人居老二,其中又以宁波难居多。本地上海人只是小三子,开个小杂铺类的,做些小本生意。排在末的则是来自苏北的贫苦人,只干些保姆、保安、保洁类杂活谋生。解放后,山东人突然间在上海滩变成了老大,因为一说山东话,准是南下干部。
        说笑间,我们也就扯上了山东和枣庄方言。
        枣庄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枣庄方言属于北方语系,更详细的分类属于中原官话区西鲁小区。枣庄方言在诺大的北方方言区里并不另类,大同小异,但是,枣庄方言则以它特有的成语、歇后语、形容词、倒装句和声调改变则意思和用途都改变的特点独树一帜,是北方方言沃土中开出的一朵艳丽的小花。尽管有些字的发音,在字典里查不到,但这种特别的发音使枣庄方言描述人或事物的静动态状况时鲜活、准确、到位,大大提高了语言本身的使用价值。
        与三石兄笑侃中,感觉枣庄方言幽默风趣,看似好学,但有些虚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外地人要想在短时间内学会和真正听懂枣庄方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枣庄地处不南不北,语音也是不蛮不侉,别有一番风味。枣庄方言大致分为新老两派。这两派方言,语法方面基本一致,词汇有细微差别,语音也有明显差异。新派方言是老派枣庄方言受普通话语音影响而形成的。
        比如说“打招呼”一词,枣庄人说:“斗麻起的-哪去?”、“你奏吗起地-你干什么去?”、“藏稳来地--什么时候来的?”、“松吗--什么?”、“总弄滴--怎么搞的?”。
        “麻地?”就是“干吗?”
        “你快快地,”就是“你赶紧”。
        之于“藏稳老地”,那可是说“老人什么时候去世的?”
        枣庄方言中的形容词也很有韵味。如“煞白-很白”、“黢黑-很黑”、“焦黄-很黄”、“通红-很红”、“虚紫-很紫”、“虚绿-很绿”、“剃亮-很亮”、“冰扎凉-很凉”、“歇宣-酸”、“杠甜-甜”、“血苦-苦”、“苦辣-辣”、“溜圆-圆”、“震长-长”、“拧短-短”、“甜不行地脸-指人的坏笑”……
        我们在说话交流中常会用到一些名词,但枣庄在名词使用上也有其地方特色。如:“蜈蝼牛-田螺”、“月朗娘-月亮”、“被单子-床单”、“蛇碌子-蜥蜴”、“仓分-蛇”、“手捏子-手帕”、“崴子-青蛙”、“汤-泛指稀饭”、“茶-白开水”、“可拉非-口水”、“论天-成天”。
        在动词使用上,枣庄人也与异地有区别。如“咯气-吵架”、“胡嚼-胡说”、“以吗-凭什么”、“撅摞子-捅娄子”、“败乎-破坏、浪费”、“摆乎-用手摆弄”、“叨-以筷夹菜”、“拥-推”、“呼-抡、臂以掌心击之”、“拷-以拳击之”、“排(pai,二声)-脚踹”、“搁置-搔人使痒”、“擓 (kuai) -搔以止痒”、“狄-拔”。
        说笑之间少不了谈吃谈喝了。
        枣庄的地方特产中有不少是与吃有关的。
        枣庄的菜煎饼就是一种大众食品,老少兼宜,食用方便,俗称“鲁南热狗、汉堡包”。菜煎饼既可作宴席食品,也可作普通家庭便饭。制作简便快捷营养丰富,色香味浓,最适合快节奏工作人们的即时快餐。枣庄菜煎饼,是以鲁南地区煎饼为主料,配以各种蔬菜煎烤而成。
        枣庄的辣子鸡色艳味重,嫩鸡肉加大量鲜辣椒、米醋爆炒,想起来就流口水。辣子鸡多以公鸡烹炒,因为公鸡较之母鸡更具有“阳刚”之气,公鸡又以“本地鸡”为佳,本地鸡又以小公鸡和老公鸡为主,小鸡吃起来鲜嫩可口,几乎不用吐骨头,老鸡吃起来回味无穷,啃也啃不够。
        枣庄的西集羊肉汤,那可算得上是鲁南名吃,以其独特的风味,被誉为“鲁南第一汤”。其特点是:汤白、味鲜、无膻味、肉质滑嫩。   
    黄花牛肉面,在枣庄也形成了稳定而独特的原料配方及制作工艺,不仅具有口感纯正清爽,味感厚重,饱满。前味,中味,衔接紧凑,餐后余香绵长的独特风味,而且对脾胃寒凉,气滞胃痛具有显著的食疗作用。2002年时被认定为“枣庄市地方名吃”。
        张家狗肉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制作精细讲究,选用十几种名贵佐料,配以百年老汤,香而不腻,烂而不散,鲜美可口,色味俱佳,营养丰富,具有益气、轻身、安五脏、益脾胃、治五痨七伤等作用。   
        在自助早餐时,我看了一种糁汤,但不知这是什么。原来这是当地的特色饮食,以薛城糁汤最为出名,系枣庄市薛城独创的大补饮食,主要原料有:当地老母鸡、麦仁、大茴、胡椒等,制作工艺特殊,它是将原料放入一种特制的锅内,用文火炖至12个小时后面而成。
        在用餐时,我当然很关注三石兄的艺术创作,知其善于书画,也就以书画为题,谈书说画了。席间,三石兄相赠了一册他的新著《艺海探珍——姚三石艺术集》。三石兄已出版印制了16部作品集,其作品多为海外要人名人所收藏,也多次应邀出访海外进行艺术交流。三石兄现任中国水墨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枣庄中山书画院院长、薛城区政协副主席和区文联主席。
        认识三石兄也是一种缘分,彼此可以多些文化交流,在艺海探珍中共享文化和艺术给生活带来的那份快乐,用枣庄方言说:“生活就会杠甜!”
                                                            ——2012年9月13日
    作者简介:沈阳,男,1950年7月4日生于辽宁沈阳,现居上海。现为中国作协大众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协贡品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郊区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专题报道

新闻曝光

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zaozhuang@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